鼻咽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鼻咽炎.jpg

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即为鼻咽炎,分为急性鼻咽炎慢性鼻咽炎。鼻咽炎病人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分泌物不易咳出,故咳嗽频繁,常伴有恶心,严重者有声嘶、咽痛头痛、头晕、乏力、消化不良、低热等局部或全身症状。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泌物。

病因

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染。

细菌感染

以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中以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着最为严重,可导致远处器官的化脓性病变。

环境刺激

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均可引起本病。

中医病因认识

中医将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利、异物堵塞感、咽痒干灼等为主要症状的咽喉病,称为“喉痹”,与西医的鼻咽炎相对应。根据其病因病机不同,又有“风热喉痹”,“虚火喉痹”之分,相当于西医的急性鼻咽炎慢性鼻咽炎。中医对鼻咽炎病因病因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证治疗上有许多世代相传的有效方剂。远在《内经》中,就多处论述了喉痹的病因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镒肿喉痹。”指出了肺筛功效失调,阴阳失去平衡,或因气候变化影响,外邪侵犯等原因,引起气血疾滞痹阻,气热内结,加之感受风热邪毒之气,内外热邪得结于咽喉而发病。 《内经》的这些论述成为后世医家治疗喉痹助理论依据。隋代,在治疗上着重提出了养生法和导引法。元明时期,认识到本病与气候、季节变化有点关系,阐明了喉痹与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联系。

预防

1.想预防鼻咽炎,要注意保暖,尤其鼻炎患者,不论冬季还是夏季,如果处于低温环境(夏季室内空调环境),都要注意保暖。

2.患有鼻咽炎,会伴有鼻咽干燥、刺痛、发热等症状。想预防鼻咽炎,平时要注意多饮水、充分休息、保证周围空气清新、避开辛辣刺激食物等等。

3.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通游泳、跑步等规则性运动,增强体质,从而有助于预防鼻咽炎。

4.多吃新的鲜蔬菜、水果,但要注意不可冷食,尤其夏季禁忌喝冰镇饮料等冰凉食物。

5.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鲜鱼、大豆等等。

6.避开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嗜好,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

7.如果发现高热、咳嗽、胸闷、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8.补充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或者药剂。总之要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疾病的发生。

常见症状

1、局部临床表现

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故病人咳嗽频繁常伴有恶心。严重者有声嘶、咽痛、头痛、头晕、乏力、消化不良、低热等全身或局部症状。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泌物或干痂。

2、全身临床症状

鼻咽炎是鼻咽腔受到病毒、细菌的侵扰后引发的炎症。通过检查可发现鼻咽部黏膜水肿、肥大、增生,并伴有分泌物。患者常感到鼻塞、打喷嚏、流清(脓)鼻涕、鼻咽部发痒、干咳痛有异物感、呼吸困难、头昏头痛、乏力、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全身性临床症状。

临床检查

一、局部检查:

鼻咽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有黏脓自鼻咽部流下。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慢性患者可见咽侧索红肿,或增生肥厚。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急性期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数比例增多和核左移现象。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一般情况下不做。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或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3、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下易窥见鼻咽部的病变情况,可见鼻咽部干燥充血或红肿,有分泌物

4、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

(1)流行病学:流感为广泛性流行疾病,以冬春季节为主,急性鼻咽炎为全年发生,以秋、冬、春季节多见。

(2)临床表现: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为高热,39~40℃,持续3~5天,头痛、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疲乏虚弱早期出现,可持续2~3周,可以伴有鼻塞、喷嚏、咽痛,胸部不适及咳嗽常见,且程度较重,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可危及生命。气管炎和软腭黏膜颗粒性变化是流感的典型卡他症状。急性鼻咽炎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咽痛、全身症状较轻,头痛、全身疼痛及疲乏虚弱少且轻微,发热少,部分可有轻到中度胸部不适及咳嗽,并发症少见。

鼻腔疾病

(1)过敏性鼻炎:有过敏史,呈季节性(花粉症)或常年打喷嚏,鼻溢,鼻充血伴瘙痒感。症状特征和鼻分泌物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有助于本病诊断。

(2)血管舒缩性鼻炎:无过敏史,以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为特点,干燥空气能使症状加重。根据病史以及无脓涕和痂皮等可与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相鉴别。

(3)萎缩性鼻炎:鼻腔异常通畅,黏膜固有层变薄且血管减少,嗅觉减退并有痂皮形成及臭味,容易鉴别。

(4)鼻中隔偏曲、鼻息肉 鼻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某些急性传染病

麻疹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和HIV感染前驱期的上呼吸道炎鉴别,根据症状病史、动态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鉴别不难。

并发症

可引起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炎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急性脓毒性咽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败血症等。

治疗

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治疗无全身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可局部应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各种含片及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针对病因可应用抗病毒药。局部用油性滴鼻剂,如薄荷油滴鼻剂、新油滴鼻剂等,以保持局部黏膜湿润。鼻腔冲洗

2、全身治疗:全身症状较重伴有高热者除上述治疗外,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及进食流食,抗病毒药可经静脉途径给药,同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中医治疗

1、用吴茱萸60克研为细末,分为4份,用盐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次,以引热下行。

2、肺肾阴虚型:证喉:喉咽干燥,微痛刺痒,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易干呕,咽中如有物增塞,带有吭,嗓之声,夜间尤甚。或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舌质干红,苔薄脉细数。百合30克、生地20克、熟地15克、沙参15克、玄参20克、川贝6克、当归12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3、肝经郁热型:症候:咽部账闷不适,异物感明显,情志不畅时重,咽部红或暗红,咽部或见细小潮红颗粒突起,伴性情急燥易怒,胸胁胀闷不舒,暖气频频,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黄,脉细数。丹皮12克、桅子10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桔梗10克、佛手15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4、气血瘀阻型:症候:咽部干痛刺痒,有灼热感,昼轻夜重,缠绵难愈,脉象细涩。当归2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大贝10克、郁金20克、枳壳15克、山豆根6克、干草10克,水煎服。

5、痰湿互结型:症候:咽部有明显异物感,如痰堵塞,咽腔淡红或白,咽底颗粒增生成串珠状。半透明,上附白痰,咯痰量多,胸闷、口粘、舌淡、脉弦滑。半夏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紫苏10克、瓜萎皮12g。

6、肾阳虚损型:症候:咽部不透,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苍白,肢冷神疲,腰脊冷痛、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迟。制附子9克、肉桂6克、熟地20克、山药15克、半夏6克、茯苓20克、细辛3克、桂枝6克、肉苁容10克、干草10克,水煎服。

护理

1、全身症状较重伴有高热者除治疗外,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及进食流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抽烟,不喝酒。

4、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常服促进黏膜营养和功能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B、E等。

5、局部用油性滴鼻剂,如薄荷油滴鼻剂、新油滴鼻剂等,以保持局部黏膜湿润。

6、局部应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以达到局部消炎作用。

7、应用促纤毛运动药物如强力稀化黏素等,以促进鼻咽部分泌物及时排出。

饮食保健

1、戒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粉尘长期刺激。

2、应尽量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并注意戴口罩。

3、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每遇感冒鼻塞加重,不可用力抠鼻,以免引起鼻腔感染

4、应注意锻炼身体,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患者宜食

1、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的鲜蔬菜、水果;

2、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鲜鱼大豆等等。

患者忌食

1、忌喝冰镇饮料等冰凉食物;

2、忌吸烟饮酒

3、忌肥甘厚腻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鼻咽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鼻咽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