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EV
蜱传脑炎的治疗和预防
蜱传脑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血清疗法治疗,对瘫痪者可按摩、针刺和理疗。预防主要是灭蜱、扑鼠和对林区工作者注射疫苗。
中文名称
TBEV
英文名称
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蜱传脑炎病毒
分类类型
种
分类
TBEV基本特性
蜱传脑炎又称为森林脑炎,由TBEV(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蜱传脑炎病毒)引起,是森林地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过去也称作“苏联春夏脑炎”。临床上以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和瘫痪为特征,脑脊液有异常变化,常有后遗症。
TBEV是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球形,直径37-5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具20面体对称的蛋白质衣壳。蜱传脑炎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在蜱、食昆虫动物和啮齿动物之间繁殖,森林中的松鼠、刺猬和缟纹鼠也是储存宿主。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由感染的蜱叮咬而传染给人。本病的发生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季节性和职业性,多流行于5-7月份,6月份最多,7月份明显下降;发病者多与森林接触有关。
TBEV感染的临床表现
TBEV潜伏期7-14天,病毒感染者突然起病,发热多为38C以上,常持续5-10日,伴随畏光、恶心、呕吐、寒战,随后出现脑膜刺激征和脑炎表现,表现为惊厥、抽搐、共济失调、感觉过敏、感觉失常、意识改变和昏迷,可出现运动神经元非对称瘫痪,尤其是上肢、肩胛肌、面部及颈部的瘫痪更为常见。少数病人有吞咽和发音困难、呼吸和循环衰竭等延髓麻痹的症状出现,常导致死亡。蜱传脑炎病程2-4周,多数可恢复,但少数留有松弛性瘫痪、癫痫和精神异常,可迁延数年。依据病情可分为4型,分别为重型、普通型、轻型和顿挫型。
重型患者有高热、头痛、昏迷,迅速出现颈部、肢体肌肉瘫痪,或在短期内出现上行性麻痹。普通型患者有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肢体肌肉瘫痪,多在7-10日体温恢复正常。轻型患者体温发热38-39C,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但脑实质损伤不明显,起病1周后体温开始下降,无后遗症。顿挫型患者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在38C左右,,1-3日症状消退,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