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胎”的版本间的差异
第1行: | 第1行: | ||
+ | == 花斑胎的治疗== | ||
+ | |||
+ | 无满意疗法,可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有一定疗效。外用10%尿素软软膏、0.1%维生素A酸软膏等可减轻皮损。病情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缓解。 | ||
+ | |||
+ | [[中医]]疗法: | ||
+ | |||
+ | [[治法]]:[[健脾]]养血润肤。 | ||
+ | |||
+ | 方药:[[养血润肤饮]]加减。赤[[白芍]]各10g、[[云苓]]15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红花]]10g、[[党参]]10g、[[黄芪]]10g、[[天冬]]10g、[[麦冬]]10g、生地10g、熟地10g、[[陈皮]]10g。亦可根据情况选择服用[[人参]]健脾健脾[[健脾丸]]、人参归脾归脾[[归脾丸]]、[[润肤丸]]、[[八珍丸]]、[[秦艽丸]]等。 | ||
+ | |||
+ | 外用[[药物]]:可选用[[大枫子油]]、[[甘草油]]、蛋[[黄油]]等量混匀外搽。 | ||
== 概述== | == 概述== | ||
第36行: | 第47行: | ||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后== | == 预后== | ||
第57行: | 第57行: | ||
维生素A | 维生素A | ||
− | + | {{zk120}}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3月17日 (五) 04:58的最新版本
目录
[隐藏]花斑胎的治疗
无满意疗法,可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有一定疗效。外用10%尿素软软膏、0.1%维生素A酸软膏等可减轻皮损。病情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缓解。
中医疗法:
方药:养血润肤饮加减。赤白芍各10g、云苓15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红花10g、党参10g、黄芪10g、天冬10g、麦冬10g、生地10g、熟地10g、陈皮10g。亦可根据情况选择服用人参健脾健脾健脾丸、人参归脾归脾归脾丸、润肤丸、八珍丸、秦艽丸等。
概述
花斑胎(harlequin fetus)亦称胎儿鱼鳞病(ichthrosis fetalis)。罕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机制还不确切。患儿出生时全身覆盖角质性铠甲状斑块,面容似丑角,大多患儿为死胎或在生后因吮乳、呼吸受限数天或数周内死亡。无满意疗法,可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有一定疗效。外用10%尿素软软膏、0.1%维生素A酸软膏等可减轻皮损。病情可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缓解。
疾病名称
花斑胎
英文名称
harlequin fetus
花斑胎的别名
harlequin ichthyosis;ichthyosis foetalis;斑色胎;丑角样鱼鳞病;丑胎;胎儿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癣胎儿
分类
ICD号
Q80.8
病因
花斑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花斑胎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
花斑胎的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全身覆盖角质性铠甲状斑块,双耳廓缺如或发育不全,有显著的睑、唇外翻,“O”型嘴,面容似丑角。大多患儿为死胎或在生后因吮乳、呼吸受限数天或数周内死亡。
花斑胎的并发症
大多患儿为死胎或在生后因吮乳、呼吸受限数天或数周内死亡。
组织病理检查
角化过度,毛囊口和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的角栓。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预后
大多患儿为死胎或在生后因吮乳、呼吸受限数天或数周内死亡。
相关药品
维生素A、尿素、尿素软膏、丹参、人参、人参健脾丸、健脾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润肤丸、八珍丸、秦艽丸
相关检查
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