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ingxiang.jpeg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可治疗胃寒呕吐、呃逆、脘腹冷痛、阳痿,宫冷等病症。

药性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

1.胃寒呕吐、呃逆。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与白术砂仁等同有, 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藿香同用(《证治准绳》)。

2.脘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3.阳痿,宫冷。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炮制

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鉴别

Dingxiang1.png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cm,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cm,宽约5mm,厚约3mm,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mm,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2、《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3、《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4、《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5、《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6、《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7、《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8、《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9、《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10、《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11、《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附方

1、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2、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6、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7、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8、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别名

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来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出处

《[雷公炮炙论]]》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丁香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丁香》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