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穴
来自中医百科
中注穴,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0.5寸,旁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1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1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主治月经不调,腹痛,泄泻,便秘,小便淋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用
利湿健脾。
定位
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血海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阴交穴、中极穴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附注
名称释义
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
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中注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