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十二经脉之一。

经络循行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面,沿着内踝后方,分布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然后行至腓肠肌内,浅出腘窝内侧(阴谷),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它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气管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到胸中,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概述

足少阴肾经.jpg

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十二经脉之一。

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会加强于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面色发黑,喘息气逆,咳唾有血,目花,心悸,惊恐;口舌干燥咽喉肿痛心烦心痛黄疸肠澼,脊柱、大腿内后廉痛,下肢肌萎缩,足底灼热疼痛等。

足少阴肾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流注时辰

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酉时)。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加强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病候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病候歌诀

肾经主症有水肿,咳血气喘与腰痛, 舌干咽肿便秘泻,亦主经脉之病痛。

足少阴肾经经穴

位于足少阴肾经穴位左右各27个,共54个: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足少阴肾经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足少阴肾经》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