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交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交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任脉。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Akupixrenren7.jpg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

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文献摘要

《难经》: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其治在齐(脐)下一寸。

《外台》: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普济》:灸不及针……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

附注

奇经八脉之任脉,系足少阴肾经,任脉、冲脉之会,《千金翼》称灸多绝孕;《外台》称孕妇不可灸。

别名

少关,横户,少目,丹田,小关。

穴义

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

名解

1)阴交。阴,阴水之类也。交,交会也。阴交名意指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中有气海穴传来的热胀之气,有冲脉夹肾经而行的水湿之气外散传至本穴,二气交会后形成了本穴的天部湿冷水气,故名阴交。

2)少关。少,与老相对,阴也。关,关卡也。少关名意指任脉上行的气血中滞重的水湿之气被关卡于下不得上行。小关名意与少关同。

3)横户。横,横向而行也。户,户门也。横户名意指任脉的天部水气在此为横向上行。本穴物质为气海穴传来的天部水气,至本穴后水气散热冷缩而处天之下部,此冷缩之气只能横向下传神阙穴,故名横户。

4)少目。少,小也。目,肝所主之风也。小目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以微弱的风气向上传输。

5)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腹下皆为丹田,故名。6)任脉冲脉之会。本穴气血不光有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亦有冲脉外散的水湿之气,故为任脉冲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缩后横向下行神阙穴。

功能作用

收引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阴交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阴交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