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阴交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少阴交会之处。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另说:“在内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以及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孕妇禁针”。


定位

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自己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Akupixspsp6.jpg


解剖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

主治

1. 胃肠疾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等。

2.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

3. 男科疾病:遗精阳痿阴茎中痛、睾丸缩腹等。

4. 其他: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1.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腹泻、失眠、妇科月经不调、男子性功能障碍、遗尿等。配气海肾俞,治疗痛经;配神门,治疗失眠。

2. 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3. 该穴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强男子性功能。  

附注

1. 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交会之处。

2. 腧穴释义: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源流

三阴交与足太阴

1 三阴交首见于《黄帝明堂经》,部位在“内踝上八寸”;

其中“三阴”指足太阴---三阴交,在宋本《千金》中作足太阴交;

2 六朝后,三阴交部位,除《千金》《圣惠》等书引文中作“八寸”外,所有文献均作“三寸”;

3 六朝前,“足太阴”位置“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中”《医心》;

4 六朝后,足太阴部位移至“内踝上三寸”---十二经脉穴中唯一过于手足腕踝关节;

5 混淆源头:《灵枢·卫气》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后世医家多理解为内踝上三寸,从而引起“足太阴”穴部位改变;

6 六朝时,足太阴与三阴交并未混淆;

7 六朝后,三阴交(足太阴交)与足太阴相混;至《千金翼》中“足太阴穴在内踝上一夫,一名阴交。”至此彻底混淆;

8 宋以后,为了避免混淆,像“足太阴”这样的腧穴名不再使用,而将内踝上三寸处成为“三阴交”,但其主治症仍沿用“内踝上八寸”之“三阴交”穴主治症,并非“足太阴”主治症;

9 自唐代,“三阴交”之“三阴”已被理解成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从而被视为三阴经交会穴,一直沿袭至今。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三阴交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三阴交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