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边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名】 Jǐnɡ Biān Cǎo

【别名】 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粗糙凤尾蕨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cretica L.var.laeta(Wall.)C.Chr.et Tard.-Blot[P.laeta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0-60cm。根茎短,横生,密生深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近革质,丛生,二型;叶柄多为红棕色,粗糙,有小瘤;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长30-60cm,基部羽片下侧分叉;营养叶裂片长线形,宽可达1.2cm,边缘有锯齿;孢子叶裂片长线形,宽4.5-6mm;叶脉羽状,侧脉有时分叉。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下面两侧边缘着生;囊群盖膜质,线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600m的河谷、石缝和山林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辛;微苦;凉

归经】 肝;大肠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主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井边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井边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