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伤发热.jpg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发热。可以表现为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五心烦热而体温不高。

临床上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偶有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

病因

西医病因

与西医相关的疾病有:功能性发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

中医病因认识

经郁热(12%):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其发病机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种发热与情志密发相关,故亦称“五志之火”。  

瘀血阻滞(10%):

由于情志、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瘀血阻滞经络,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因而引起发热,此为瘀血发热的主要病机。此外,瘀血发热也与血虚失养有关,如《医门法律·虚劳沦》说:“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   

湿停聚(10%):

由于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  

中气不足(15%):

由于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亦即现今所称的气虚发热

血虚失养(10%):

由于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血本属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  

阴精亏虚(12%):

由于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  

阳气虚衰(12%):

由于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致火不归原,盛阳外浮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阳虚发热,有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   

上述七种内伤发热,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因气属阳的范畴,血属阴的范畴,此类发热均由阴阳失衡所导致。或为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

预防

恰当的调摄护理对促进内伤发热的好转、治愈具有积极意义。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

注意事项

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

常见症状

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冷感即减轻或消失。发热持续,或时作时止,或作有定时。发热的同时多伴有头晕、神疲、自汗、脉弱无力等症。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临床检查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如体温图,以进一步协助诊断。

诊断鉴别

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已如上述,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并发症

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久病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别兼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其他如气郁发热日久,若热伤阴津,则转化为气郁阴虚之发热;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盛衰,则发展为阳虚发热。

治疗

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中医治疗

实火宜清,虚火宜补。并应根据证侯、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说:“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固其法也。然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若实中有虚者,治宜以清为主而酌兼乎补。”内伤发热,若发散易于耗气伤阴,苦寒则易伤败以及化燥伤阴,而使病情缠绵或加重。

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锻炼身体以促进体质。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多进食各种新鲜蔬菜、瓜果等。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饮食适宜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宜食用植物或动物蛋白; 3、宜食用新鲜蔬菜、瓜果。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温热动火食物; 3、忌油腻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内伤发热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内伤发热》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