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作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发际头部皮肤生长头发的边缘部分。发际作痛属于头痛中的一种。

发际作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头痛的护理注意要点:

1.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

2.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

3.注意了解病人头痛的PQRST,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是否清楚,有无面部及口眼歪斜症状的出现。

4.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穴位

5.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佳、面红、口苦症状的病人,应加强其精神护理,消除病人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以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按时服降压药。

6.对一些病因明确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先控制病情,以缓解疼痛

发际作痛的原因

发际位于前额附近,眉棱骨痛,属阳明经,见于火热上攻或血虚证头痛轻而缓,时痛时止,常兼眩晕,多属内伤里证。头痛眩晕,口苦目赤,多为肝胆火盛。头晕心悸气短,多为气血不足

发际作痛的诊断

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

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头痛不止连及项背,伴有恶寒发热,多属外感;

头痛轻而缓,时痛时止,常兼眩晕,多属内伤里证

头痛沉重,如裹如蒙,多为湿困。

头痛眩晕,口苦目赤,多为肝胆火盛。

头晕心悸气短,多为气血不足

偏侧头痛,多属内风血虚

此外,可参考经络循行部位进行辨证

如后头痛属太阳经,见于外感。

前额、眉棱骨痛,属阳明经,见于火热上攻或血虚证

痛在两颞或偏头痛,属少阳经,见于肝胆火或风热上攻。

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临床上以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发际作痛的鉴别诊断

中医学一般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外伤头痛等。

1.内伤头痛

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因于肝者,有因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有因肝经寒气上逆、因而发生头痛。因于肾者、肾精不足、脑髓空虚、肾阳衰微、清阳不展,因而发生头痛。因于脾者、多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以及病后胎产、造成气虚血少不能营养脑髓、饮食失宜、脾不健运、痰湿内生、上扰清阳,因而发生头痛。

身体整体的气血虚损,也会导致脑部血供不足,并产生头痛症状。这种头痛一般会伴有眩晕等症状。如果休息好或随着整体体质的改善,会自然好转。在治疗这类病人时,除注意到头痛之外,还必须对整体体质进行调补。

气血运行失常也会导致头痛。例如高血压的患者就是如此,中医理论认为,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与肝阳上亢有关,这种体质的患者,会使脑部出现相对充血的状态,血液循环的回流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头痛,往往是胀痛搏动性头痛。此类的患者,还有一个征象,就是面部也同时会出现充血发红等现象,因此,平抑肝阳,引血下行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2.外感头痛

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清阳之气受阻所引起,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但风邪每多兼挟它邪,寒凝血滞、则寒阻脉络、血郁于内而为风寒头痛,如挟热邪火热上炎,则能侵扰清窍、气血逆乱而为风热头痛、若挟湿邪温邪弥漫、蒙蔽清阳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风湿头痛

风寒,是最容易影响头部供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风寒一般易侵犯人体的上焦部位。人受风寒之后,会出现风寒“束表”现象,使得头颈部位的肌肉皮肤收缩拘紧,肌肉等组织间的空间变得狭窄,一方面可以使颈背部位的肌肉空间受以压迫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另一方面,紧张的肌肉组织,可以使颈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脑部的供血。一旦脑部的供血受到影响,便可导致脑部相对缺氧状态,出现头痛症状。

颈部的异常,也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颈部的异常不仅仅是颈椎本身的异常,也包括颈部的软组织异常。如果颈部的软组织由于劳损、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使肌肉的空间狭窄,都可以导致脑供血的不足,使血液循环回流阻力增大。

3.外伤头痛

因跌或扑撞伤之后,或久病入络、使气血瘀滞,亦可发生头痛。

一般情况下,中医辨证分型可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分析病情,然后再对症施治。例如有风邪入脑型头痛,治疗时应当疏风止痛;有瘀阻脑络型头痛,应活血化瘀;有肝经风火型头痛,当清肝熄风以止痛;有肝阳上亢型头痛,治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有痰浊上蒙型头痛,治应豁痰开窍;还有精血不足型头痛,应该填精益髓,补气益血等等。

也有医生在临床治疗时会采取不同角度的辨证方法,如根据头痛部位所属经络不同,来进行诊断治疗。

阳明头痛会表现为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等。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气逆感,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等。

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

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头痛不止连及项背,伴有恶寒发热,多属外感;

头痛轻而缓,时痛时止,常兼眩晕,多属内伤里证

头痛沉重,如裹如蒙,多为湿困。

头痛眩晕,口苦目赤,多为肝胆火盛。

头晕心悸气短,多为气血不足

偏侧头痛,多属内风血虚

此外,可参考经络循行部位进行辨证。

如后头痛属太阳经,见于外感。

前额、眉棱骨痛,属阳明经,见于火热上攻或血虚证

痛在两颞或偏头痛,属少阳经,见于肝胆火或风热上攻。

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临床上以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发际作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发际作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