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
来自中医百科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甘、淡、微酸,微寒。归心、肝、胆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黄疸、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
药性
功效
临床应用
1.黄疸。垂盆草能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虎杖、茵陈等同用。 2.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垂盆草有清热解毒及消痈散肿之功效。用于痈肿疮疡,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野菊花、紫花地丁、半边莲等药用;用于咽喉肿痛,则与山豆根一起服用;治疗毒蛇咬伤,可与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合用。治疗烫伤,烧伤,可鲜品捣汁外涂。
用法用量
煎服, 15~30g。鲜品250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
夏、秋二季采收。切段,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鉴别
干燥全草稍卷缩。根细短,茎纤细,棕绿色,长4-8cm,直径1-2mm,茎上有10余个稍向外凸的褐色环状节,节上有的残留不定根,先端有时带花;质地较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叶片级缩,易破碎并脱落,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至矩圆形,棕绿色,长1.5cm,宽0.4cm。花序聚伞状;小花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性寒,消痈肿,治湿郁水肿。”又“治诸毒及汤烙伤,疗痈,虫蛇螫咬。”
2.《天宝本草》:“利小便,敷火疮肿痛;汤火症,退湿热,兼治淋症。”
别名
山护花、鼠牙半支,半枝莲、狗牙草、佛指甲、瓜子草、三叶佛甲草、白蜈蚣、地蜈蚣草、太阳花、枉开口、石指甲、狗牙瓣。
来源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出处
《本草纲目拾遗》
参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垂盆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