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Yejuhua.png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其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痈疽疔疖、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病症。

药性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

应用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用治热毒蕴结,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若与决明子同用,可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

此外,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用量用法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炮制

采摘,晒干,生用。

鉴别

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野菊花鉴别.png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2、《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疗肿化脓病。

3、《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

4、《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疗毒,天疱湿疮

5、《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

6、《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

7、《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

8、《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附方

1、治疔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

2、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斛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3、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

4、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干野菊花三、四钱。煎汤,一日二、三回内服。(2方以下出《本草推陈》)

5、治肠风:野菊花六两(晒干,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6、预防流脑: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7、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金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铰,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

8、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

9、治扩散型肺结核: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10、治头癣、湿疹、天抱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别名

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来源

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出处

本草正》。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野菊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野菊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