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天龙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蜈蚣.png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其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等病症。

药性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1.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证。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䗪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炮制

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

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失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

②《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鉴别

蜈蚣鉴别.jpg

干燥全虫,呈扁平长条形,长约9~16厘米,宽约5~10毫米。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的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头部及尾部有加工时所穿的孔。断面有裂隙或空虚。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

各家论述

①《纲目》:"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并陆羽《茶经》载《枕中方》治瘰疬一法,则蜈蚣自能除风攻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

②《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俗名鸡眼)。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有病噎膈者,服药无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病愈。后视壶中有大蜈蚣一条,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实在酒中有蜈蚣也。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是以能愈。观于此,则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

附方

1.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2.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3.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4.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5.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6.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7.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8.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9.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

10.治蛇头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11.治蛇头疔: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

12.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13.治聤耳出脓:娱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14.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15.治痔疮疼痛:㈠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指方》)㈡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

16.治风:大蜈蚣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6):37,1961)

17.治蛇咬:白芷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18.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撒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别名

蝍蛆(《庄子》),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材学》),嗷高姆(朝名)。

来源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蜈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蜈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