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中俞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肩中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另说“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或“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唾血项强,肩背疼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用

卸减胸腔温压。

定位

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伏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线上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皮肤较厚, 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入该肌, 继进至肩胛提肌。前肌由副神经支配, 后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两肌之间有颈横动、静脉经过。

主治

主治咳嗽,气喘,唾血,项强,肩背疼痛等。

刺灸法

刺法:向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应用

1.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肩胛区神经痛痉挛麻痹

2. 其它:肺炎胸膜炎神经衰弱低血压等。

配伍应用

肩外俞穴大椎穴治肩背疼痛。

名称释义

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穴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穴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肩中俞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肩中俞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