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粘膜由于局部性、全身性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鼻粘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
疾病治疗
1.病因治疗。
2.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以改善症状。
3.下鼻甲封闭或注射硬化剂治疗。
用药原则
1.轻症者以局部治疗为主。
2.病史长症状重者,局部治疗辅予多种维生素、抗组胺药及中药。
3.病情顽固者,0.5%普鲁卡因封闭、5%鱼肝油酸钠下甲注射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1麻黄素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每日3次。
2、鼻丘封闭或下鼻甲粘膜下封闭,每次~1.5ml,隔日1次,或每周2次,5次为一疗程。
3、短波或红外线理疗,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以减轻症状。
4、经上述疗法无效时,可选用硬化剂作下鼻甲注射治疗,或者采用微波激光治疗。
5、找出与疾病有关的病因并及时治疗。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辅助检查
1.一般病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疑与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源感染有关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
1.治愈: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粘膜恢复正常。
2.好转:鼻塞改善,分泌物减少。
3.未愈:鼻塞、流涕症状无改善。
专家提示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可逆性疾病,多数病人经局部或全身治疗均获痊愈。部分病情顽固,鼻塞较重或有鼻内畸形者,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简介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粘膜由于局部性、全身性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鼻粘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
发病特点
1、有反复急性鼻炎发作史。
2、邻近器官分泌物的炎性刺激,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
3、鼻腔有妨碍通气和分泌物排出的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骨嵴或棘突。
4、长期使用滴鼻药及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滴鼻净、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反应性扩张,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服用药如利血平、雌性激素等亦可使血管扩张。
5、常伴有体弱,患慢性病,如贫血,风湿症、肝、肾、心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
6、有烟酒嗜好。
7、常伴发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时期。如甲状腺机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妊娠期。月经期等。
8、生活或工作环境差,如温度骤变、空气过于干燥、通风不良、空气污染、粉尘烟雾以及有害气体长期刺激的后果。
9、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久坐蛙或低头时明显,侧工具卧位多下侧鼻塞严重,寒冷蛙加重,故冬季症状明显夏季较轻。
11、鼻涕增多,呈粘稠半透明粘液性,继发感染时呈现粘液脓性。
13、鼻涕倒流向鼻咽及下呼吸道,常引起咽喉部不适,咳嗽、多痰,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刺激鼻咽部可累及咽鼓管,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
14、鼻镜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湿润,多暗红色,探针触之柔软,可出现凹陷,移去后立即复原,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鼻粘膜多水肿、苍白。
15、肿胀粘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敏感。
临床症状
(一)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①间歇性鼻塞:一般表现为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②交替性鼻塞:侧卧时位于下侧的鼻腔常阻塞加重;转卧另一侧后,刚才位于上侧没有鼻塞或鼻塞较轻的鼻腔,转到下侧后出现鼻塞或鼻塞加重;而刚才位于下侧的鼻腔鼻塞减轻。此外,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由于鼻涕长期流经鼻前庭和上唇部,可致皮炎或湿疹,多见于小孩。鼻涕向后可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等症状。
(二)多涕: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脓性者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三)检查:鼻粘膜肿胀,表面光滑、湿润,一般呈暗红色。鼻甲粘膜柔软而富有弹性,探针轻压可现凹陷,但移开探针则凹陷很快复原,特别在下鼻甲为明显。若用1~2%麻黄素液作鼻粘膜收缩,则鼻甲迅速缩小。总鼻道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1.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常伴有头痛、头昏、嗅觉减退,说话可呈闭塞性鼻音。
2.鼻涕增多,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
3.鼻粘膜呈暗红色,下甲肿胀表面光滑有弹性。总鼻道或下鼻道有粘稠分泌物。
诊断依据
1.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邻近病源感染,全身慢性疾病或长期化学、物理性刺激史
2.表现有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少许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涕,头痛,嗅觉减退。
3.鼻腔粘膜充血,双下甲肿大、表面光滑湿润、多呈暗红色,触之柔软而有弹。
4.肿胀的鼻粘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