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反流性胃炎
胃手术后病人上腹部烧灼样疼痛、恶心、呕吐混杂胆汁的食物称手术后反流性胃炎(postoperative reflux gastritis)。病人常因餐后上腹疼痛加重,呕吐后疼痛不能缓解;减少摄食,导致体重减轻和贫血。
目录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采用毕Ⅰ式或Roux-y式的胃大部分切除术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减少残胃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理论上讲,结合胆汁酸的一些药物如考来烯胺(消胆胺),是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一个合理的选择。但在临床考来烯胺(消胆胺)治疗反流性胃炎随机、双盲试验,与安慰剂相比无差异。幸好反流性胃炎的病人中有些症状可自行改善。对于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伴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有消化道出血和(或)小细胞性贫血的反流性胃炎病人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常用Roux-Y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和空肠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段端端吻合治疗反流性胃炎取得卓著的治疗效果。
(二)预后
临床经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正常胃黏膜表面有一层黏液,对氢离子具有屏蔽作用,使胃酸只停留在胃腔。当幽门防御胆汁反流机制失常时,胆汁反流入胃、甚至进入食管。反流入胃的胆汁酸破坏了胃黏膜表面黏液层屏障功能,胃黏膜上细胞表面的黏液层不再具有屏蔽氢离子逆向扩散和钠离子流入的功能性屏障作用。其结果为:胆汁酸引起胃黏膜组胺释放,胃黏膜通透性增加,胃黏膜的氢离子、钠离子逆向扩散增加,黏膜水肿,黏膜内酸中毒,黏膜滋养性缺血,产生反流性胃炎。
(二)发病机制
正常胃黏膜表面有一层黏液,对氢离子具有屏蔽作用,使胃酸只停留在胃腔。当幽门防御胆汁反流机制失常时,胆汁反流入胃、甚至进入食管。反流入胃的胆汁酸破坏了胃黏膜表面黏液层屏障功能,胃黏膜上细胞表面的黏液层不再具有屏蔽氢离子逆向扩散和钠离子流入的功能性屏障作用。其结果为:胆汁酸引起胃黏膜组胺释放,胃黏膜通透性增加,胃黏膜的氢离子、钠离子逆向扩散增加,黏膜水肿,黏膜内酸中毒,黏膜滋养性缺血(gastric mucosal nutrient ischemia),产生反流性胃炎。有研究十二指肠液对胃黏膜损害作用比单纯胆汁更强。胰液的磷脂酶A水解胆汁中的卵磷脂(1ecithin)生成溶血卵磷脂(lysolecthin)。胆汁酸和胰蛋白酶激活这个反应。溶血卵磷脂经磷脂酶再水解,生成甘油磷酰胆碱(glyceryl phosphoryl choline)和脂肪酸。后这一反应被胆汁酸抑制。溶血卵磷脂有很高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胃黏膜屏障损伤作用。在胃溃疡、复发性胃溃疡、应激性溃疡、胃切除后病人的胃液中,溶血卵磷脂浓度比正常胃液中溶血卵磷脂浓度升高10倍,因此溶血卵磷脂可能在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症状
1.2个临床常见症状 上腹痛与胆汁性呕吐。
3.胃-食管闪烁显像。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诊断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检查化验
胃-食管闪烁显像能测到放射性标记试餐的反流。敏感性与特异性约90%。
1.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活检是诊断反流性胃炎最重要的诊断步骤。反流性胃炎胃镜表现胃体或残胃黏膜红色、充血水肿、组织脆弱、接触容易出血、散发浅表溃疡、胃镜下可以见到黏膜下血管襻。
2.标本镜检壁细胞少见、浅表溃疡形成、出血、黏膜萎缩、慢性炎症伴淋巴细胞浸润。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与慢性输入襻综合征类似,必须进行鉴别(表1),但2个综合征可并存。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并发症
1.部分患者因胃内容物经常反流到咽喉部,可引起咽喉部症状:慢性喉炎、发音困难、咽喉痛、牙周炎等。
2.反流可导致许多肺部疾患 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吸入性肺炎等。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护理
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一般术后第1日可坐起,第2日可床边活动,第3日可室内活动。早期活动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早日恢复。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吃什么好?
一、忌饱食。进食过多,大量食物较长时间停留在胃里,胃内压力增高。
二、忌硬食。过硬的食物或难消化的食物(炒豆、炒花生仁、油炸食物等),会对溃疡面产生机械性磨损,引起出血或穿孔。
三、忌饮酒。酒精会刺激胃粘膜血管,使之痉挛缺血,增加胃肠蠕动。
四、忌饮汽水。溶解于汽水中的碳酸氢钠,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增加胃肠内的压力。
六、忌过份油腻。油煎、油炸、厚油食品往往难以消化,加重胃负担。
七、忌冷食。会刺激胃酸分泌。
八、忌情绪变化。精神的紧张或过度疲劳,都会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
九、忌食物过热。热食会使胃肠血管舒张,加剧出血。
十、忌甜食。甜食会刺激胃肠粘膜,引起反酸和暖气,增加不适感。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