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型淋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播散型淋病即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在淋病患者中非常少见,占淋病患者的0.2%~1.9%。多见于妇女,常在月经期发病,与妊娠也有一定关系。

播散型淋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及时治疗淋病,控制病情的发展。淋病患者,急性期及时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无合并症淋病经单次大剂量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

播散型淋病的西医治疗

①如为敏感菌株所致,用青霉素G 200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控制后改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0.5g,口服,每天4次,共10天。

②若系耐药菌株感染,用头孢曲松(头孢三嗪)1.0g,静脉滴注,每天2次;或头孢西丁2.0g,静脉滴注,每天4次;或头孢噻肟1.0g,静脉注射,每天3次。均连用5~7天后,剂量酌减,改为肌内注射,每天1次,至少7天。或大观霉素2.0g,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用氧氟沙星(氟嗪酸)0.2g,口服,每天2次,连用5~7天。

如系心内膜炎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每次静脉滴注量应加至2.0g,共3~4周。若为脑膜炎,应选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氧氟沙星(氟嗪酸)或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剂量应适当加大,连用2~3周;或拉氧头孢(氧杂头霉唑)1~2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2~3周。

播散型淋病的病因

由于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现较严重的全身感染发病率淋病患者的1%左右。引起播散性淋菌感染菌株多为AHU-营养型,该菌株对正常人血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血清中有对淋球菌脂多糖IgM抗体,在补体的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是有杀菌作用,缺乏C5、C6、C7和C8等补体成份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败血症或淋菌性脑膜炎

播散型淋病的症状

全身症状: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可伴乏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

(1)淋菌性皮炎:初起为直径2~5mm圆形红斑斑丘疹水疱,很快变成脓疱,周围有红晕,中央出血坏死结痂。偶见结节性红斑荨麻疹多形红斑样皮损。分布于躯干、四肢、掌跖部,不发生于头面部。4~5天消退,不遗留瘢痕

(2)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于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损中找不到淋球菌,常与淋菌性关节炎并发,皮损好发部位为手足、踝跟部和腰部。通常为扁平角化性稍隆起的斑片或斑块,呈圆锥形,黄色,或铜红色或灰白色。掌跖的皮损呈角质增生,大片角化。

(3)淋菌性关节炎、滑膜炎腱鞘炎:多累及膝、踝、肘、腕和肩关节。 2/3表现为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炎,约1/4表现为单关节痛。关节炎时关节红、肿、积液积脓,可引起骨质破坏关节强直。常伴滑膜炎和腱鞘炎。

(4)淋菌性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主动脉瓣二尖瓣。偶可累及脑膜心内膜骨骼、肝和乳腺

播散型淋病的诊断

播散型淋病的检查化验

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检查淋球菌、抗原检测,药敏试验及PPNG测定,基因诊断

播散型淋病的并发症

男性淋病可合并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尿道狭窄等。

女性淋病可合并淋菌性盆腔炎,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破裂后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等。

播散型淋病的护理

淋病久治不愈的原因

第一、是没有到性病防治专业机构治疗(包括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治疗原则)

第二、是不管是否淋病,也不管治愈与否,盲目打针、吃药。

第三、是不管病情是否需要,滥用抗生素,只要患者急于治病,就采用最高档的、最新的、进口的抗生素。势必造成淋菌的耐药菌株过早、过快地出现,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导致淋菌流行更为严重。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播散型淋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播散型淋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