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正常新生儿的肛温在36.2度-37.8度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新生儿体温超过40度,可以引起惊厥发作,甚至造成脑损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度)时,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儿,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又未给孩子饮水或喂其他乳制品,而环境温度又较高或包裹较多,孩子就会出现体温升高、脱水、体重下降、尿少烦躁不安等表现,称为“新生儿脱水热”;最危险的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面部也紧紧包裹捂盖,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孩子体温一直上升大于40度,引起惊厥(或称抽搐),重者昏迷,称为“捂被综合症”。因此,在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点,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当然,新生儿发热也有一些是因疾病所致,特别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发热外,还应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家长应仔细观察,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吃奶减少或拒奶、呛奶呼吸急促呼吸不规则,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甚至出现面色发青、呼吸暂停、惊厥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方案

处理前注意事项

  • 了解母乳量及喂水量是否足够,入量不足者应加喂糖水并酌情补液,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 检查室温、暖箱温度或暖水袋温度是否太高,适当调整后,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 检查有无感染病灶,针对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 

处理手段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当体温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时可引起惊厥,产生永久性脑损伤。 新生儿发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冷水枕或冰枕降温。此外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毛细血管丰富,酒精擦浴因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引起酒精中毒,新生儿期忌用。

(1)当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当在38-39℃之间时,可将孩子襁褓打开,暴露在室中,通过皮肤散热降温,或枕冷水袋降温。

(2)对39℃以上高热的小儿,可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最好不用酒精,请用温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方可退烧。温水擦浴是一种非常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温水擦浴是为了降温,而冰枕头等是为了保护大脑。

总结

1 散包被

2 冷水袋

3 温水擦浴

4 足底热水袋

5 忌:酒精、退热药

新生儿发热不用退热药,是为了安全着想。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算是较为安全的药物,但也不推荐使用。超过3个月的婴幼儿才开始使用退热药,而且要慎重使用。布洛芬要6个月以上才能使用。

疾病原因

非感染性发热

在新生儿室内非感染引起的发热很常见。

(1)环境温度过高或衣着过多: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在热环境中,尤其在夏天室内环境温度接近30℃时,体温升高。生后2~3天因母乳不足,摄入水分较少,环境温度较高,可发生脱水热。冬季衣被捂盖过多,可引起捂热综合征而发生过高热。

(2)散热障碍: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新生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可长期发热。

(3)疾病影响:如白血病血管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血液的吸收等。另外如患儿出现核黄疸(黄疸过重引起的脑病),颅内出血(产伤)后遗症均可引起发热。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感染性发热

新生儿发热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多于产后1~2天即出现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1周左右,常见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脓肿

发热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儿科医生首先应考虑是否有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类等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发热。严重感染时,在新生儿体温常常反而不升。    

保健贴士

1、新生儿不适合用酒精擦身。当新生儿体温达39℃以上时,可以给他枕上冷水袋,以防过高的温度对大脑造成伤害。

2、比如新生儿吃奶、哭闹后,就如同成人刚做了剧烈运动后全身发热一样,体温也会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且孩子其他状况均无异常,此时就不要紧张,等孩子平静后再试表,体温一定在正常范围。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新生儿发热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新生儿发热》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