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旋覆花.png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同科植物欧亚旋覆花的头状花序。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功效。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心腹疼痛等病症。

药性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临床应用

1.血瘀经闭,癥瘕积聚。本品咸苦入血,破血逐瘀力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等证。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常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药用,如抵当汤(《伤寒论》);若兼体虚者,可配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药,如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

2.跌打损伤,心腹疼痛。取本品的破血逐瘀之功,亦常用于跌打损伤,可配苏木、自然铜等药用,如接骨火龙丹(《普济方》)。治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则配伍大黄、牵牛子,如夺命散(《济生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鉴别

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4~11mm;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5mm,先端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5~6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旋覆花鉴别.jpg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蜜炙旋覆花:取净旋覆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炯,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覆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附方

1)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覆花三两。上捣罗为未,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2) 治积年上气:旋覆花(去梗,焙)一两,皂艾(炙,去皮。子)一两一分,大黄(挫、炒)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九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九,温汤下,日三服,(《圣济总录》旋覆花丸)

3) 治肝着,亦治妇人半产漏下: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旋覆花汤)

4) 治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者:旋覆花、半夏、茯苓青皮。水煎服。(《产科发蒙》旋覆半夏汤)

5) 治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旋覆花、枇杷叶川芎细辛、各一钱,前胡一钱五分。姜、枣水煎服,(《妇人良方》旋覆花汤)

6) 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7) 治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眵:旋覆花、天麻、甘菊花各等分。为末,每晚服二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8) 治小便不行,因痰饮留闭者:旋覆花一握,捣汁,和生由酒服。(《本草汇言》)

9) 治单腹胀:旋覆、鲤鱼。将鱼肠去净,药入鱼肚内,煎服。小便利,肿胀即消。

10) 治风火牙痛:旋覆花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止。

11) 治乳岩、乳痈:旋覆花二钱,蒲公英一钱,甘草节八分,白芷一钱,青皮一钱。水酒为引,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12) 治月蚀耳疮:旋覆花烧研,羊脂和涂之。(《濒湖集简方》

别名

金福花、金佛花、小黄花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旋覆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旋覆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