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代赭石.jpg

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性味苦,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镇逆,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等病症。

药性

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又性味苦寒,善清肝火,故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等症,常与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等滋阴潜阳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若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烦难寐,可配珍珠母磁石猪胆膏冰片、半夏等,如脑立清(《上海市药品标准》)。借其重镇、清肝之效,亦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如《仁斋直指方》单用本品醋煅,细研水飞白汤调下。

2. 呕吐,呃逆噫气。本品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用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等证,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若治噎膈不能食,大便燥结,配伍党参当归肉苁蓉等,如参赭培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宿食结于肠间,胃气上逆不降,大便多日不通者,可配伍甘遂芒硝干姜等同用,如赭遂攻结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3. 气逆喘息。本品重镇降逆,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用治哮喘有声,卧睡不得者,《普济方》单用本品研末,米醋调服取效;用治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每与党参、山茱萸、胡桃肉、山药等补肺肾纳气药同用,如参赭镇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若治肺热咳喘者,可与桑白皮苏子、旋覆花等同用。

4. 血热吐衄,崩漏。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又本品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可单用,如《头门方》以本品煅烧醋淬,研细调服,治吐血、衄血;《普济方》用代赭石研为细末,醋汤调服,治崩中淋沥不止;如因热而胃气上逆所致吐血、衄血、胸中烦热者,可与白芍、竹茹、牛蒡子、清半夏等配伍,如寒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用治血热崩漏下血,可配伍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如震灵丹(《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因含微量,故不宜长期服用。

鉴别

该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炮制

代赭石:除去杂质,砸碎,过筛。煅代赭石:取刷净的代赭石,砸碎,入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上煅红透,取出,立即倾入醋盆中淬酥,捣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晒干,碾成粗末。(每代赭石100斤,用醋两次共50~6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代赭石,不计多少,用腊水细研尽,重重飞过,水面土有亦色如薄云者去之,然后用细茶脚汤煮之一伏时了,取出,又研一万匝,方入。用净铁铛一口着火,得铛热底赤,即下白蜡一两于铛底,逡巡间便投新汲水冲之于中,沸一、二千度了,如此放冷,取出使之。"

②《纲目》:"(代赭石)今人惟煅亦,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飞过用,取其相制,并为肝经血分引用也。"

附方

1) 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梗,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二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2) 治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证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两(轧细),朴硝五钱,干姜二钱,甘遂一钱半(轧细,药汁冲服)。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数钱。呕多者,可先用赭石一两、干姜半钱煎服,以止其呕吐。呕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

3) 治逆气上冲奔逼,息道滞塞不通:代赭石(打碎)三两,陈皮二两,桃仁、桂、吴茱萸各半两。加姜、水煎。(《御药院方》代赭石汤)

4) 治诸呀呷有声,卧睡不得:土硃(朱)不拘多少,为极细末,米醋调,时时进一、二服。(《普济方》)

5) 治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白汤调下,连进三服。见脚胫上有赤斑,即是惊气已出,病当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仁斋直指方》)

6) 治吐血衄血血师一两(火煅、米醋淬、尽醋一升),捣罗为面。每服一钱,白汤下。(《斗门方》)

7) 治肠风血痢久不愈:代赭石二两(火烧、醋淬二次),柿饼一个(煮烂)。捣为丸,梧子大。每早服二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8) 治崩中淋沥不止:大赭石研为细末,醋汤调服。(《普济方》)

9) 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地黄汁和代赭末,服方寸匕。(《千金方》)

10) 治牙宣:赤土、荆芥。同为细末,揩齿上,以荆芥汤漱。(《百一选方》)

11) 治喉痹肿痛:紫朱煮汁饮。(《普济方》)

12) 治赤眼肿闭:土朱二分,石膏一分。为末,新汲水调敷眼头尾及太阳穴。(《仁斋直指方》)

13) 治一切疮疖:土朱、虢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上。(《朱氏集验医方》)

14) 治诸丹热毒:土朱、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钱半,蜜水调下,仍外敷之。(《仁斋直指方》)

别名

须丸(《本经》)、赤土(《说文》)、代赭(《伤寒论》)、血师(《别录》)、紫朱、赭石(《普济方》)、土朱(《仁斋直指方》)、铁朱(《纲目》)、红石头(《河北药材》)、赤赭石(《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产山西、河北、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湖南等地。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代赭石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代赭石》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