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发热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 高于38℃。术后发热一般不一定表示伴发感染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分别平均在术后1.4和2.7日 ) 。

术后发热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体温不超过38℃,可不予处理。高于38.5℃,病人感到不适时,可予以物理降温,对症处理,严密观察。

术后发热的原因

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 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体弱、高龄、营养状况差、糖尿病、吸烟、肥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原已存在的感染病灶。手术因素有止血不严密、残留死腔、组织创伤等。拟用的预防性抗生素被忽视也是因素之一。

感染性发热除伤口和其他深部组织感染外,其他常见发热病因包括肺膨胀不全肺炎尿路感染、化服性或非化服性静脉炎等。

术后发热的诊断

术后第一个小时出现高热 (>39℃) ,如果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人性肺炎,或原已存在的感染。

术后发热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引起中枢性发热疾病脑血管病脑外伤及脑部手术侵袭较常见, 也可见于脑部肿瘤癫痫酒精戒断和急性高颅压等。此外, 有学者将恶性高热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也归为体温调节障碍一类。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术后第一个小时出现高热 (>39℃) ,如果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人性肺炎,或原已存在的感染。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术后发热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术后发热》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