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名】 桑菊饮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芦根(6克)

【方诀】 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治疗咳嗽

一般治轻微咳嗽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之轻剂。由于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故以身热咳嗽为主证。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  

药方

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以清肺为法。本方用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并作君药。臣以辛凉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风热,桔梗、杏仁,一升降,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苇根清热生津止渴,用作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作使药之用。诸药配合,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但药轻力薄,若邪盛病重者,可仿原方加减法选药。

【化裁】 如“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是兼气分有热,可“加石膏知母”,若“肺中热甚”咳嗽较频,可“加黄芩”清肺止咳。口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此外,若肺热咳甚伤络,咳痰夹血者,可加茅根藕节丹皮之类,凉血止血;若有痰黄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皮浙贝母之类,清化热痰。至于原书还有“入营”、“在血分”之加减法,相去已远,且另有治法,可置之不议。

【附方】  

临床应用

1.本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若痰稠难喀出者,以瓜蒌皮、浙贝母以清肺化痰;若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生藕节以凉血止血;若伤津口渴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热邪较盛气粗而喘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热。

2.本方加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加牛蒡子土牛膝可治急性扁桃体腺炎。

桑菊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加减】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桑菊饮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桑菊饮》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