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Huaihua.jpeg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其性微寒,味苦,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治疗血热出血证,目赤、头痛等病证。

药性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故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用治新久痔血,常配伍黄连地榆等,如榆槐脏连丸(《成方便读》);用治便血属血热甚者,常与山栀配伍,如槐花散(《经验良方》)。

2、目赤头痛。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可用单味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用量用法

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炮制

槐花炭:将净槐花入锅内,炒至焦黑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晾干。

鉴别

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花瓣黄色或黄白色。体轻。味微苦。花蕾 (槐米) 卵形或椭圆形。花萼黄绿色,上方为未开放的黄白色花瓣,内呈黄褐色。质轻。味微苦涩。

槐花鉴别.png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2、《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3、《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喉痹。又疗吐血,崩中漏下

4、《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5、《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6、《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7、《本草求原》:为凉血要药。治胃脘卒痛,杀蛔虫

8、《东北药植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炎

附方

1、治大肠下血: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经验方》)

2、治脏毒,酒病,便血: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食前服。(《经验良方》槐花散

3、治暴热下血: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炒,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酒化下。(《永类钤方》)

4、治诸痔出血:槐花二两,地榆苍术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俱微炒,研为细末,每早晚各食前服二钱。气痔(因劳损中气而出血者)人参汤调服;酒痔(因酒积毒过多而出血者)陈皮、干葛汤调服;虫痔(因痒而内有虫动出血者)乌梅汤调服;脉痔(因劳动有伤,痔窍血出远射如线者)阿胶汤调服。(《杜氏家抄方》)

5、治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箧中秘宝方》)

6、治血淋:槐花烧过,去火毒,杵为末。每服一钱,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7、治血崩: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下。(《良朋汇集槐花散

8、治白带不止: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每酒服三钱,取效。(《摘元方》)

9、治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10、治吐血不止:槐花不拘多少。火烧存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三钱匕,温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槐香散

11、治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槐花,晒干研末,敷舌上,或火炒,出火毒,为末敷。(《奇效良方槐花散

12、治赤白痢疾:槐花(微炒)三钱,白芍药(炒)二钱,枳壳(麸炒)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13、治疔疮肿毒,一切痈疽发背,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二两,无灰酒一钟。煎千余沸,热服。(《医方摘要》)

14、治疮疡:槐花二合,金银花五钱。酒二碗煎服之,取汗。(《医学启蒙》槐花金银花酒)

15、治杨梅疮,棉花疮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经久难愈者:槐花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清酒吞下三钱许,早中晚每日三服。如不能饮酒,滚水盐汤俱可送下。(《景岳全书》)

16、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世医得效方》)

别名

槐蕊(《本草正》)。

来源

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

出处

日华子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槐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槐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