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髎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次髎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布有第二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痛经疝气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炎。并可用于催产,引产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用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定位

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Akupixblub32.jpg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2骶神经后支。

主治

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痛经疝气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关节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等。

配伍应用

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委中主治腰骶疼痛。

名称释义

次髎,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次髎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次髎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