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机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机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一说:阴陵泉下五寸,与巨虚相对”(《循经考穴编》)。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分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Akupixspsp8.jpg


解剖

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1.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

2. 脾胃疾病:腹痛腹泻等。

3. 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2寸,酸胀感可扩散至小腿部。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温和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1.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等。配三阴交治痛经;配隐白崩漏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遗精,精液缺乏等。

3. 其它:胃痉挛乳腺炎,下肢痿痹等。

本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附注

1. 脾经之郄穴。郄,孔隙也。本穴为脾土物质的主要运化之处,脾土物质的运化是通过地部水液而运行的,脾土物质的运行量不大,如从细小的孔隙中通过一般,故为足太阴郄穴。

2. 有实验表明,针刺地机配曲池穴,可引起胰岛分泌功能亢进。临床上,急性胃肠炎患者、腹痛、吐泻、常在地机穴附近出现压痛阳性反应,针灸之,效果良好。地机配血海,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良好。

3. 腧穴释义: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运行十分巧妙,故名。又为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处,故名脾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地机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地机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