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肉
目录
犬肉的食疗功效
犬肉味甘、性温、咸,归脾、胃、肾经;
犬肉温肾壮阳,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等症;温补脾胃,用于脾胃阳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腹部冷痛等症。
概述
狗又名黄耳,古代称地羊,列六畜之一。犬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有的地方也叫香肉,与羊肉同为冬令进补的佳品。
犬肉的形态特征,因年龄和饲养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通常犬肉的肌肉坚实,肌纤维细嫩,其间杂有少量脂肪。但是犬肉肌束较粗,切面呈颗粒状,有腥味;肉色暗红,脂肪为白色或灰白色、柔软滑润,其熔点一般为23~27℃。
就其营养成分,肥的犬肉可与中等肥度的羊肉相比拟,而且脂肪的熔点较之羊脂肪要低得多,基本上与猪脂肪相接近。因此,犬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犬肉的营养价值
1. 犬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
2. 食用犬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犬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
犬肉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1. 适于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脘腹胀满、腹部冷痛者食用;
2. 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
犬肉的食用建议
1. 一般用炒、爆、烧、炖、卤等烹调方法。
2. 犬肉用白酒、姜片反复揉搓,再用稀释的白酒泡1-2小时,清水冲洗后入热油锅微炸再烹调可有效降低其腥味。
3. 每到冬季,我国各地均有用犬肉进补的习惯,因其味道醇厚,所以才冠以“香肉”之名,是温肾壮阳,轻身益气之功效。
与犬肉相克的食物
《*辞典》:犬肉
出处
《别录》
拼音名
Gǒu Ròu
来源
为犬科动物狗的肉。
原形态
狗(《左传》),又名:犬(《左传》),黄耳(崔豹《古今注》),地羊(《本草纲目》),家犬(《医林纂要》)。
小型家畜,体形大小和毛色,随品种而异。通常颜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长而尖。口有深裂,齿常外露;舌长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转动。四肢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缩。趾行性。雌体有乳头4~5对,1对在胸部,其余分列于腹壁两侧。尾大多向上卷曲,有丛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视觉、听觉、嗅觉均极灵敏。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化学成份
犬肉的一般化学组成,与其它兽肉类似,但因情况之不同,变化亦颇大。犬肉(以氮的克数计)含嘌呤类0.027%,肌肽0.109%。新鲜犬肉含肌酸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钾0.325%,钠0.049%,氯0.028%。
性味
咸,温。
①《别录》:"味咸酸,温。"
②《日用本草》:"咸酸,平。"
③《医学入门》:"咸酸,有毒。"
归经
入脾、胃、肾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肾。"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败疮久不收敛。
①《别录》:"主安五藏,补绝伤。"
③《日华子本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④《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
犬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注意
热病后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狗肉。"
②《本草纲目》:"热病后食之,杀人。"
③《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附方
①治脾胃冷弱,肠中积冷,胀满刺痛:肥犬肉半斤,以米、盐、豉等煮粥,频吃一、二顿。(《食医心镜》
②治气水鼓胀浮肿:犬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臛吃亦佳。(《食医心镜》)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脾胃属土,喜暖恶寒。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荫矣。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