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堂穴, 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颡也。” 出《难经·三十一难》。别名玉英。属任脉。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及心绞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处。


Akupixrenren18.jpg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骨;穴区内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有第3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呕吐。

功用

宽胸止痛、止咳平喘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临床应用

紫宫,有行气通经的作用,主治胸膺疼痛,咳嗽。

玉堂透膻中内关、胸夹脊(T1-5 )治疗胸痹

附注

别名

玉英穴。

穴义

任脉气血在此化为天部的凉性水气。

名解

1)玉堂。玉,金之属也,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天部之气。堂,厅堂也。该穴名意指本穴聚集的为任脉天部的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膻中穴热胀上行的热燥之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冷缩而为凉性水气,且为聚集穴内,故名。

2)玉英。玉,金之属也,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天部之气。英,精华也。玉英名意指穴内之气为水湿较少的辛燥之气。本穴物质为膻中穴传来的热燥之气,至本穴后所处为天之上部,热燥之气扩散后水湿较少,其性辛燥,故名玉英。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后循任脉上传紫宫穴

功能作用

散热化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玉堂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玉堂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