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中毒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甲醇中毒.jpg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严重中毒,15ml可致失明,20ml余毫升可致死。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出现头昏,头痛,乏力,视力模糊和失眠,严重时谵妄,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死亡。属中医“中毒”范畴。

病因

西医病因

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分布于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且含量极高,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甲醇在体内氧化和排泄均缓慢,故有明显蓄积作用,甲醇的主要毒性机理为:

①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②甲醇经脱氢酶作用,代谢转化为甲醛,甲酸,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致需氧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及其他有机酸积聚,引起酸中毒

③由于甲醇及其代谢物甲醛,甲酸在眼房水和眼组织内含量较高,致视网膜代谢障碍,易引起视网膜细胞,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脱髓鞘。

中医病因认识

毒物进入体内,因毒性作用而发生的病症。

预防

制造和应用甲醇的生产过程应做到密闭化,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杜绝跑、冒、滴、漏。在包装和运输时,要加强个体防护,防止容器破裂或泄漏。此外,必须严格保管制度和严防误将甲醇作为酒类饮料。

注意事项

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器质性精神病、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应列为职业禁忌证。

常见症状

急性中毒主要见于大量吸入甲醇蒸气或误作乙醇饮入所致,潜伏期8~36h,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出现头昏头痛乏力,视力模糊和失眠,严重时谵妄,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死亡,双眼可有疼痛,复视,甚至失明,眼底检查视网膜充血,出血,视神经乳头苍白及视神经萎缩等,血液中甲醇,甲酸增高,个别有肝,肾损害,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气分析可见pH降低,SB减少及BE负值增加等指标的改变,慢性中毒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以及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临床检查

严重甲醇中毒的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血液甲醇和甲酸测定;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和淀粉酶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脑CT检查等。

(1)血液甲醇和甲酸测定;可帮助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条件时应多次测定。非职业接触者血液甲醇浓度(0.5mg/L),甲酸浓度为0.07-0.4mmol/L(3~19mg/L)。血液甲醇浓度>6.20mmol/L(200mg/L)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浓度>31.0 mmol/L(1000mg/L)时,出现眼部症状。未经治疗死亡患者血液甲醇浓度多达46.5~62.0mmol/L (1500~2000mg/L)。当血液甲酸浓度>4.34mmol/L(200mg/L)时,多有眼损害和酸中毒。由于采血时间不同、个体差异以及受同时摄入乙醇的影响,上述剂量-效应关系仅供诊断时参考。

(2)尿甲醇和甲酸测定:主要用于职业接触工人的生物监测,亦可作为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美国ACGIH建议工作班未尿甲醇0.47mmol/L (15mg/L)作为甲醇作业工人的生物接触限值。

(3)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用于监测酸中毒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在有条件单位最好测定动脉血pH值和进行血气分析。血清碳酸氢盐L时,血液甲醇浓度大多>15.6mmol/L (500mg/L)。

(4)其他检验:严重中毒时,白细胞和红细胞平均容积增高,后者系中毒引起红细胞增大所致;口服中毒者血清淀粉酶可增高,少数患者肝、肾功能异常,个别患者出现肌红蛋白尿。

(5)CT检查:已成为诊断急性甲醇中毒性脑病的重要手段,并可帮助判断病情和须后。严重中毒者脑CT检查可见白质和基底节密度减低。豆状核对称性密度减低提示为豆状核梗死软化病灶,最早可在病后3天出现。

诊断鉴别

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可作出急性中毒的诊断。

典型的临床过程为先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随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眼部损害和进行性脑实质损伤。口服中毒者尚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吸入中毒者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对有视物模糊的主诉、意识尚清晰的患者,如实验室检查发现有酸中毒,则强有力地提示有甲醇中毒的可能。对病因不明的昏迷并发酸中毒患者,在排除糖尿病等后,应及早进行血液甲醇测定和脑CT检查。因甲醇引起视力减退的同时,多有眼底和(或)视野的改变,所以只有将患者主诉与眼科检查(瞳孔、眼底和视野)结果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根据《职业性急性甲酵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l6373-1996),在短期接触大量甲醇后,如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轻度急性中毒:

①轻度意识障碍;

②视乳头充血,视野检查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

③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当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急性中毒:

①中、重度意识障碍;

②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视乳头水肿甚至周围视网膜水肿,晚期演变为视神经萎缩;

③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有急性氯甲烷中毒、急性异丙醇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在甲醇中毒早期,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此外,尚需与饮酒过度产生的症状相鉴别。

对长期接触者,应定期进行医学校查,包括眼科(眼底、视力和视野)检查。

并发症

急性中毒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心律失常

、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减退等。慢性中毒可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治疗

西医治疗

急性中毒治疗必须及时。在高度怀疑甲醇中毒时,即使实验室结果尚未报告,也应立即进行抢救。

甲醇中毒的治疗包括清除毒物、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特效解毒剂和血液透析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清除已吸收的甲醇,促进排出。

职业中毒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中毒患者,视病情采用催吐或洗胃。重度中毒患者或血液甲醇浓度>15.6mmol/L或甲酸浓度>4.34mmol/L者或并发肾功能衰竭者应及早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尤以血液透析疗效为佳。当血液甲醇浓度<7.8mmol/L(250mg/L)时,可停止透析。严重中毒可用腹膜透析或人工肾。

2.纠正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决定甲醇中毒的严重性和预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减少甲酸/甲酸盐的比例;促进甲酸的排泄(酸中毒时甲酸经肾排泄减少);减轻甲酸毒性、改善预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措施包括应用碳酸氢钠和血液透析。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及临床表现,及早给予碳酸氢钠溶液。

3.使用解毒剂

(1)乙醇:因乙醇可竞争性抑制甲醇的代谢,减少代谢产物甲酸的产生,有利于透析治疗清除,所以国外文献多主张急性口服甲醇中毒时立即用乙醇治疗。乙醇可口服或将其混溶于5%葡萄糖液中,配成10%浓度静脉滴注。为抑制甲醇的代谢,血液中乙醇浓度宜维持在21.7~32.6mmol/L(1000~1500mg/L)。在应用中,要经常测定血液中乙醇浓度,以调整乙醇剂量和滴注速度。当血液甲醇浓度<6.24mmol/L时,可停用乙醇。在无条件作透析时,乙醇治疗一般需维持几天。

(2)叶酸类:叶酸盐为促进甲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减少体内甲酸蓄积的重要辅助因子。有学者建议用叶酸或甲酰四氢叶酸治疗甲醇中毒,并认为对体内可能有叶酸盐缺乏的嗜酒者更为重要。叶酸用法为50mg静脉注射,每4h一次,连用几天。

(3)4-甲基吡唑(4-methylpyrazole, 4-MP):4-MP可抑制醇脱氢酶,从而阻止甲醇代谢成甲酸。一般摄入4-MP 20mg/kg后,体内24h无甲酸盐形成。国外文献报道,首次剂量为10mg/kg,静脉缓慢注射(15min),以后每12h重复应用,剂量减少30%~50%。未见该药有明显副作用。

4.对症和支持治疗

(1)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床旁应置呼吸器,以备突发呼吸骤停时用。

(2)积极防治脑水肿,使用糖皮质激素、脱水剂、利尿剂,有脑疝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有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或嗜睡等轻度意识障碍者可给予纳洛酮;有癫痫发作者可用苯妥英钠

(4)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5)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

(6)用纱布和眼罩遮盖双眼,避免光线直接刺激。

中医治疗

补肾扶阳排毒汤

【组成】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15g,栀子10g,黄芩10g,甘草5g,赤小豆10g,牛膝10g,吴茱萸10g,炙黄芪15g,蜈蚣3条,枸杞10g,决明子10g

护理

甲醇的中毒病因和途径,主要是误服甲醇或吸入甲醇蒸汽。假酒和劣质酒中含有高浓度的甲醇,饮用这类洒也可致中毒。制造和应用甲醇的生产过程应做到密闭化,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杜绝跑、冒、滴、漏。在包装和运输时,要加强个体防护,防止容器破裂或泄漏。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职业性甲醇中毒经皮肤吸收,因此只要肝功能没有明损害,是不需进食的,可清淡饮食,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进食量。口服吸收由于对胃肠道的影响,早期应慎重进食。护理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神智、精神、瞳孔、视力、视野等情况。

饮食适宜

1.宜吃具有利尿作用强的食物;

2.宜吃具有增加肝药酶活性的食物;

3.宜吃具有营养眼角膜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咖啡等刺激神经兴奋的食物;

2.忌吃含有酒精的食物; 3.忌吃咸味重的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甲醇中毒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甲醇中毒》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