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
目录
瘫痪病的治疗
治宜审察病因,采用药物、针灸及推拿等综合疗法。若一侧肢体偏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半身不遂。下肢瘫痪病,属于半肢风的范围。本病可见于中枢、周围神经的病变,如炎症、外伤、血管病变、中毒等。
概述
瘫痪病(paralysis)为病证名。又名瘫痪病风。见《外台秘要》卷十四。
《中医药学名词》(2004):瘫痪病指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表现。
《中医药学名词》(2010):瘫痪病是指以四肢不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医贯·中风论》:“瘫者坦也,筋脉弛纵,坦然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涣散而无用也。”
瘫痪病的病因病机
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因邪气(如风寒湿热痰瘀等病邪)侵袭经络所致。
瘫痪病的症状
症见四肢痿废,不能运动,轻则手足虽能活动,但肢节缓弱,必须扶持方能运用。
关于偏枯
偏枯为病证名。又名偏风,亦称半身不遂。
病因病机
多由营卫俱虚,真气不能充于全身,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所致。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症状
症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或兼疼痛,久则患肢肌肉枯瘦,神志无异常变化。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谓偏枯不瘖能言,舌转灵活者易治,瘖不能言者难治。
治疗
《类证治裁·中风》:“治偏枯,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营卫俱虚者,黄芪五物汤。膝骨软,加牛膝、虎骨;节软,加木瓜、当归。”
关于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hemiplegia)为症状名。中风病常见症之一。一作半身不随,又名偏枯、偏风。
《中医药学名词》(2004):半身不遂是指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表现。
《中医药学名词》(2010):半身不遂又称偏枯,偏风,是指中脏腑之后出现以一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偏身瘫软不用,或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肢体麻木,甚则感觉完全丧失,口眼斜为主要表现的中风后遗症。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
《类证治裁·中风》:“半身不遂,因气血不至,故痛痒不知。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亦有先觉手足麻木,逐渐形成者,多由营卫先衰,络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或因气虚血虚,或肾虚精气不足等所致。
半身不遂的症状
主症为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可伴见口眼㖞斜,语言謇涩等症。
半身不遂的治疗
治宜养血祛风、温经通络、益气活血、补肾益精等法。选用大秦艽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补阳还五汤、八珍汤、地黄饮子等方。并可配合针灸治疗。本症常见于脑出血后遗症。
关于左瘫右痪
左瘫右痪为病证名。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在右侧者称右痪。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属中风的范围。
左瘫右痪的分类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
左瘫右痪的治疗
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加祛风、活血、化痰药;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汤加祛风、化痰之品。《寿世保元·中风》用上池饮统治左瘫右痪,辨其血虚为主或气虚为主,随证加减。
关于半肢风
半肢风为病证名。指一侧上下肢或两下肢不能运动的疾患。
半肢风:1.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2.两下肢软弱,难于行动。
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半肢风
半肢风指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见《医贯·中风论》)。
两下肢软弱,难于行动·半肢风
半肢风指两下肢软弱,难于行动。
病因病机
多由肝肾精血亏损,或肾阴肾阳俱虚,筋骨失于濡养所致。多属足三阴经虚证。
症状
《医贯·中风论》:“半肢风者……又有一等人,身半以上俱无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自遗。”
治疗
多属足三阴经虚证。治宜滋阴益精,补肾温阳。用地黄饮子等方。本病症可见于因外伤、炎症、肿瘤等所致的截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