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目录
手术图解
图1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穿刺法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以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范围和原因。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禁忌证
1.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
2.严重的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3.肝、肾功能很差。
4.病人年龄过大,全身条件差者应填重。
造影前准备
1.造影前一日晚清洁灌肠,并给镇静剂。
2.造影前一小时给镇静剂,但禁用吗啡,以免引起俄狄括约肌痉挛而混淆诊断。
3.造影前腹部透视,观察肝下有无充气肠管,以免穿刺时误伤。
4.作碘过敏试验。
6.备穿刺针:5½或6号细长针,或长15cm、外径0.7mm、内径0.5mm,针头斜面30°的穿刺针,配有可曲性很强的钢针芯,或76-2型塑料外套管穿刺针,长25~28cm,外径1.3mm、内径0.9mm。
手术步骤
经腋路肋间穿刺法
⑴穿刺进路,一般采用右腋中线8~9肋或9~10肋间隙。有条件时,最好在x线监视下,直接观察肝脏的变异,调整穿刺点的高低、方向及进针深度。
⑵消毒,覆巾,穿刺点局麻。
⑶按上述选定的穿刺点进针,水平方向,针尖指向剑突尖。
⑷一般进针8~13cm左右,穿及的胆管较粗。当穿刺针刺入胆管时,可有突破感。此时,拔出针芯,换上注射器,一面徐徐退针,一面抽吸,若抽得胆汁即停止外退,表明针尖已在胆管内。如未抽出胆汁,退针至1/2的针道时,为穿刺失败,应退针至皮下,稍改变方向再行穿刺。继续4~5次,仍未抽得胆汁者应停止操作,以免损伤过多肝组织。
⑸也可采用下法,进针至适当深度时,先注入少量造影剂,在x线荧光屏显示下判断针头的位置。如针头误入血管内,造影剂将被稀释而迅速流走;如针头在肝实质内,造影剂将停留不动;如造影剂进入肝胆管内,则可见造影剂缓慢流向肝门。
⑹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接上带有塑料管的注射器,抽出部分胆汁,送细菌培养;再徐徐注入温热的30%~50%泛影葡胺20ml。患者感觉肝区微胀时,即应停止注射,进行摄片。如胆管高度扩张,可适当增加造影剂剂量。
⑺摄片后,尽量吸出混有造影剂的胆汁,以免漏胆。如照片满意,即可结束检查。如不满意,可再次注入造影剂进行摄片。
经腹部穿刺法
穿刺部位选在右侧肋缘下,穿刺点在剑突下2cm,腹中线向右2cm处,穿刺点与台面成40°角,直刺向肝脏。应用的穿刺针以12cm长为宜。本法适用于肝脏肿大的病人。
经腹膜外穿刺法
本法是经肝脏后面裸区进行穿刺。由于该裸区即使在肝脏肿大时仍恒定不变;并且经此穿刺不致损伤重要脏器,亦不致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或腹腔内出血。造影前先行右侧膈神经阻滞术。方法为在右锁骨上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用2%升高,活动度减低,表明膈神经阻滞有效。
然后病人取俯卧,于右11肋骨上缘距后正中线6~7cm处行常规局麻后,用15cm长的穿刺针穿刺肝脏,针头微指向上内,待刺入10~12cm时,用前述方法退针,抽出胆汁表示穿刺成功[图1]。
注射造影剂及摄片步骤同前。
此进路远不及经腋路穿刺成功率为高。
术中注意事项
1.避免注入造影剂时造成胆道高压 因可造成造影剂和胆汁沿针头周围漏入腹腔,造成局部胆汁性腹膜炎。故当穿刺针进入胆管抽得胆汁,应尽量抽弃胆汁以达减压。若有测压设备,注入造影剂不应超过抽弃的胆汁量,并先抽出胆汁在注射器中混匀再缓缓注入,造影后也应尽量抽出胆汁,即使有胆血瘘,胆汁入血也较少。
2.针道胆血瘘的防治 穿刺进入较大管腔时,常有明显的空虚感,应即时抽吸,易吸出血液者证明针尖在血管中,应即退针,针已穿过血管再入胆管时,不应从原针道作ptcd,应另行穿刺。
3.避免粘稠胆汁对造影的影响 胆道梗阻和感染时,胆汁粘度增加,不易与造影剂混匀。为避免粘稠胆汁造成误诊,可用少量生理盐水缓缓注入以稀释,再予抽弃、稀释,多次反复,至胆汁颜色减淡后,换注造影剂造影。若不能抽出胆汁,或不能稀释,则不宜即时造影,可插入引流管3~5日后,胆汁稀释时再造影。
4.注意造影剂在胆汁中的浓度及均匀度 造影剂过浓,可掩盖小结石;过淡时,显示不清,均可误诊。
临床意义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造影剂分布广泛,影像清晰,诊断正确率高,且不受肝功障碍、黄疸及特殊设备的限制,本方法安全易行,尤其是利用细针穿刺以来,危险性已大为减少,在胆管增粗者,成功率达95%以上,胆管不粗者,成功率亦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