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

分类

小儿外科/先天性躯干和上肢畸形的手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

ICD编码

83.85

概述

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用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因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致的一种常见先天性畸形,出生后即能发现,右侧较左侧常见。有些病例经过理疗、按摩和被动牵拉胸锁乳突肌等非手术方法治愈。1959年Coventry及Harris观察治疗35例新生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在家长坚持按摩被动牵拉治疗中有30例获得完全治愈。因此新生儿斜颈病例应鼓励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但当病儿年龄超过1岁,非手术疗法则不再奏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单纯的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术和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前者适用于1~4岁的病儿,既能矫正畸形,又能保留胸锁乳突肌的轮廓。而5岁以上的病儿,如采取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松解,虽然也能矫正斜颈畸形,但因失去了胸锁乳突肌的轮廓而影响颈部外观,因此应选择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此外,随着病儿年龄的增长,没有矫正的斜颈病儿,会出现头面变形五官不对称等继发性变化。然而只要在6~8岁以前使斜颈得到满意的矫正,其头面部不对称变形在生长期间会获得纠正。因此对年长儿童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图12.24.1.2-0-1,12.24.1.2-0-2)。

适应症

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复发或5岁以上的病儿,为保持胸锁乳突肌的轮廓和颈部外观,宜选择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

禁忌症

1.1岁以下的婴儿,其斜颈畸形有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得以矫正。另外1岁以前手术后瘢痕与深部组织结构形成的栓系(瘢痕粘连)也较为常见,故不宜手术治疗。

2.近期有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者。

术前准备

1.常规摄颈椎侧位X线片,除外因颈椎异常如先天性半椎体、齿状突发育不良等所致的骨性斜颈。

2.做好颈部围领或颈部剖开石膏,并术前试戴1~2d,增强病儿对外固定支架的适应性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局部麻醉。病儿仰卧位,肩部垫高和头转向健侧。

相关解剖

(图12.24.1.2-1~12.24.1.2-3)。

手术步骤

1.切断胸锁乳突肌止点

在耳后乳突处做2cm长的横行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该肌的止点腱。于其止点处即乳突尖的近端横行切断,以避免损伤其深面的面神经。彻底止血后缝合此切口。

2.显露胸锁乳突肌起点

胸骨切迹和锁骨内侧端上方1cm处,做长5cm与锁骨内端平行的横切口。切开皮肤及颈阔肌,钝性分离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及锁骨起点腱,注意仔细操作,防止损伤颈前、颈外静脉和颈动脉鞘(图12.24.1.2-4)。

3.“Z”形延长胸骨头

将该肌在胸骨和锁骨处起点腱显露后,钝性分离其深面纤维组织,先用长弯止血钳置于该肌锁骨部深面,在直视下横行切断其起点腱。继而,将长弯止血钳放在该肌胸骨头肌腱的深面,采取“Z”形切断该止点腱。然后,使病儿头颈向健侧屈曲,提起胸锁乳突肌,松解其深面的挛缩组织,包括该肌腱鞘和颈深筋膜。当实现过度矫正后,将“Z”形切断的胸骨部做端端缝合,使之延长并保留颈部正常的“V”形外观(图12.24.1.2-5)。

在进行松解该肌的深面组织时,应格外小心操作,防止损伤颈动、静脉,锁骨下动、静脉及甲状颈干的分支,切忌盲目用尖刀切断松解,应该严格在直视下于肌鞘内松解上述挛缩组织。然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皮肤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1.由于局部解剖复杂,胸锁乳突肌与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相邻,因此,一切手术操作应轻柔,并要求在直视下切断各挛缩的组织,以防止损伤血管及神经。

2.注意彻底止血,闭合切口前应放置橡皮片引流,避免术后形成血肿。值得强调的是,一旦形成血肿,特别是婴幼儿,将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则危及生命,切不可掉以轻心。

术后处理

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用预制颈部塑料围领或剖开的颈部石膏领,将颈部固定于过度矫正的位置。

2.术后48h拔除引流条,7d后拆除缝线,并继续应用外固定。

3.术后4~6周解除外固定,但坚持每日进行被动和自主的头颈部屈颈活动,并注意纠正其习惯姿势,必要时夜间用颈部围领固定2~3个月。

为了达到过度矫正,有时颈部围领需要戴3~4个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延长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