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汗症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臭汗症.jpg

臭汗症,汗腺分泌具有特殊臭味或咸汗被分解后释放的臭味称为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中医的体气,狐气狐臭属于本病范围。

病因

产生狐臭问题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因素、细菌因素以及遗传等等。

内分泌因素

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在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现,到老年可减轻或消失。

细菌因素

由于细菌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生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特殊臭味的形成,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

遗传

偏执狂精神分裂等也可产生臭汗症。腋臭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系。全身性臭汗症是指小汗腺分泌大量汗液,并被皮面附生细菌分解释放产生特异臭气,常与多汗症伴发,例如足底,趾缝,臭汗与多汗伴发,内服某些药物如砷剂,缬草,磷化物,麝香等均可随汗液排出体表而发出特殊气味。

中医病因认识

中医称狐臭为体臭、狐燥、狐气、胡臭,认为其病因多与先天禀赋有关:患者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而发为狐臭;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于腠理汗孔所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引起。 同时,中医根据狐臭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湿热熏蒸型和秽浊内壅型,其中秽浊内壅型常有家族史,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病,夏季或多汗时,臭气加剧,不可近人,尤其腋下有棕纹缕孔时,汗出色黄如柏汁沾衣;耳道处潮湿或发粘,耳垢通常为黄色柔软稀薄或粘稠的油脂状物体,舌脉可如常人。 湿热熏蒸型患者常无家族史,好发于夏季,腋下多汗,染着衬衣呈黄色,经洗浴后可暂时减轻或消除,患者常见舌红苔腻,脉滑数。

预防

对于轻症的狐臭患者,平时要加强个人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少吃葱、韭菜之类的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使用爽身粉外搽,能起到减轻臭味的功效。但重症的狐臭,上述治疗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患者想彻底消除狐臭的烦恼,可在医生的帮助下激光、冷冻、高频电凝局部注射等方法进行彻底治疗。

有狐臭的青少年也不要悲观、苦闷,应抓紧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一旦渡过青春期进入中、老年期后,大汗腺会逐渐萎缩,分泌日渐减少,狐臭也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减轻乃至痊愈。

常见症状

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

全身性臭汗症:往往是一种和种族有关的生理现象,也可见于卫生习惯不良者,服食某些食物如葱、蒜、芥末或某些药物如麝香等,在个别人中可产生臭汗。

局限性臭汗症;主要发生在腋下、足、会阴,表现为多汗且有臭味,以腋臭最常见。

臭汗气味轻重不同,大多与多汗有关,夏季加重,以青春发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临床检查

臭汗证多数患者外耳道内有柔软耵聍,少数患者外阴、肛门、乳晕等部位可同时散发此味。更年期过后,大汗腺逐渐萎缩,本病逐渐消退。 可以通过视诊嗅觉检查诊断,足臭:往往与足部多汗症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尤以夏季不勤洗脚时更甚。 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心理因素导致,建议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另外注意是否有甲亢阴虚等疾病,如果持续如此可以到医院就诊检查一下鉴别诊断。手足多汗症是由交感神经干异常支配引起的。臭汗症主要和多汗不注意卫生导致的汗多,还有异味相鉴别,注意全身的卫生。

并发症

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

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治疗

西医治疗

1.若是多汗症引起者,先治疗多汗症。局部勤洗澡,并撒布粉剂,以10%硼酸,香面粉,痱子粉等。勤换衣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足部臭汗症,勿穿塑胶类鞋。

2.内服乌洛托品0.3g,萨罗0.3g,甘汞0.1g,3次/d。

3.腋臭轻者可用止汗药水、5%福尔马林溶液、5%明矾水、5%醋酸铅溶液、复方锌铜溶液(达里波液,用时需稀释),隔天1次薄涂,严重者可行液氮冷冻、激光或手术破坏或切除大汗腺。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根据患者的见症,常可分为湿热内蒸型,胃火炽盛型和湿浊下注型,分别采取清利湿热、清热泻火和利湿化浊之治法。常选方有:

1.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茵陈、煅龙牡。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利湿热。

2.白虎汤二妙丸加减:生石膏,知母、黄柏,甘草、栀子,大黄,苍术,麦冬。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热泻火,养阴除湿。

3.正气汤加减:炒知母、黄柏,炙甘草,生栀子萆薢,滑石。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利湿化浊降火。

4.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黄芪黄连,黄芩、黄柏。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热养阴,固表止汗。

二、外治疗法

1.密陀僧散:雄黄、硫黄、蛇床子密陀僧,轻粉,研末外扑患部。

2.防风、白芷,北细辛、川芎,研细末外扑患处。

3.枯矾,蛤蜊壳(煅),樟脑,共研细末外扑患处。

4.干葛,明矾,煎水外洗。

5.麻黄根、牡蛎,龙骨、赤石脂,研细末,装于布袋中,外扑。

三、专方验方

1.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木香,柴胡、川芎。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日服3次。

2.生黄芪,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浮小麦,水煎服。

3.黄芪、白术、防风、生苡仁、桂枝、白芍、糯稻根、炙甘草各等份。研末,每次6g,开水冲。

4.茵陈,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心,研细末,每服3g,日服3次。

5.糯稻根,红枣10枚,水煎服。

6.浮小麦,麻黄根,水煎服。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臭汗症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臭汗症》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