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茎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名】 苇茎汤

【出处】 《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

异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附方》)。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4克) 桃仁(9克)

【方诀】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方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用法】 研末,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胶(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所治之肺痈是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痰热壅肺,气失清肃则咳嗽痰多;《内经》说:“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邪热犯肺,伤及血脉,致热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则血败肉腐,乃成肺痈;痈脓溃破,借口咽而出,故咳吐腥臭黄痰脓血;痰热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象。治当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方中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本经逢源》谓:“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肺痈必用之品,故用以为君。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苇茎配合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二者共为臣药。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是为佐药。方仅四药,结构严谨,药性平和,共具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  

功能

本方为治疗肺痈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向愈。

方中苇茎一药,现代临床上多用芦根,而鲜用茎者,是古今用药习惯不同使然。

方中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因其功用近似。

【化裁】 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方论】本方为治肺痈名方。方中苇茎甘寒轻浮,清肺泻热为君;瓜瓣化痰排脓为臣;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清肺破毒肿,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成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肺痈未成或已成者均可使用。  

各家论述

1.《成方便读》:痈者,壅也,犹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苡仁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

2.《金匮要略论注》: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在阳分也;烦满,则挟湿矣;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

【附方】 桔梗汤(《金匮要略方论》)

【附注】 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临床应用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7:“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邪在阳分也。烦满则夹湿也,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

《外台秘要》卷10:“肺痈,吐如脓。”

方剂名称 苇茎汤

药物组成 桃仁2钱,葶苈3钱,参三七1钱,茜草根3钱,杏仁2钱,川贝1钱5分,广郁金2钱,鲜水芦根1两(先煎汤代水)。

处方来源 《镐京直指》。

方剂主治 小儿联珠咳嗽,呛则频频不息,呕吐白痰,或鼻衄痰红。

处方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

[组成]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0克 桃仁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 肺痈。证见发热,咳吐腥臭痰,或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吐腥臭痰,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之瓜瓣,《圣惠方》、《本草逢源》、《张氏医通》谓即“甜瓜子”,后人用冬瓜子。③本方用治咳嗽因于肺热者。④本方可用治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苇茎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苇茎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