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白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葱白.jpeg

葱白百合科植物近根部的鳞茎。其性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阴盛格阳,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疮痈肿毒等病症。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不燥烈,发汗不峻猛,药力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之轻证。可以单用,亦可与淡豆豉等其他较温和的解表药同用,如葱豉汤(《肘后方》)。风寒感冒较甚者,可作为麻黄桂枝羌活等的辅佐药,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2.阴盛格阳。本品辛散温通,能宣通阳气,温散寒凝,可使阳气上下顺接、内外通畅。治疗阴盛格阳,厥逆脉微,面赤,下利,腹痛,常与附子干姜同用,以通阳回厥,如白通汤(《伤寒论》)。单用捣烂,外敷脐部,再施温熨,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通,亦取其通阳散寒之功。

此外,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表虚多汗者忌服。

1.《千金·食治》:"食生葱即啖蜜,变作下利。"

2.《食疗本草》:"上冲人,五脏闭绝。虚人患气者,多食发气。"

3.《履巉岩本草》:"久食令人多忘,尤发痼疾。狐臭人不可食。"

4.《纲目》:"服地黄、常山人,忌食葱。"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易汗者勿食,病已得汗勿再进。"

各家论述

1.陶弘景:"葱亦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不得令有青也。"

2.张元素:"葱茎白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故《活人书》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张仲景治少防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微者,白通汤主之,内用葱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汤加葱白。腹中痛者,去葱白。成无己解之云,肾恶燥,即食辛以润之,葱白辛温,以通阳气也。"

3.《纲目》:"葱,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王璆《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分研封之,云痛立止,更无痕瘢也。葱叶亦可用。又葱管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余常用,治数人得验。"

4.《本草经疏》:"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伤寒寒热,邪气并也;中风面目肿,风热郁也;伤寒骨肉痛,邪始中也。喉痹不通,君相二火上乘于肺也,辛凉发散,得汗则火自散而喉痹通也。肝开窍于目,散肝中邪热,故云归目。除肝邪气,邪气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而有安胎安中利五脏之功矣。其曰益目睛,杀百药毒者,则是辛润利窍而兼解散通气之力也。"

5.《医林纂要》:"葱,陶氏谓白冷青热,此却不然。但全用则行通身,根与白行肌肤,青与尖专行达肌表,上头目。又生用则外行,泡汤则表散,熟之则守中。"

6.张寿颐:"鲜葱白,轻用二、三枚,重至五枚,以柔细者为佳,吾吴谓之绵葱。其粗壮者则曰胡葱,气浊力薄,不如柔细之佳。去青用白,取其轻清;或连须用,欲其兼通百脉;若单用青葱茎,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与葱白专主发散不同。"

7.《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8.《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9. 孟诜: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

10.《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

11.《用药心法》:通阳气,发散风邪

12. 李杲:治阳明下痢下血。

13.《日用本草》: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

14.《本草蒙筌》:蛇伤蚯蚓伤,和盐署即解。

15.《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犬毒。

附方

1.治伤寒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补缺肘后方》葱豉汤)

2.治时疾头痛发热者: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济生秘览》)

3.治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葱一把,水三升,煮令热服之,取汗,食葱令尽。(《伤寒类要》)

4.治脱阳,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省人事,或伤寒新瘥,误与妇人交,小腹紧痛,外肾搐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须臾不救:葱白数茎炒令热,熨脐下,后以葱白连须三七根,细锉,砂盆内研细,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华佗危病方》)

5.治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大葱头四个,赤糖四两。将葱头捣烂,混入赤糖,放在盘里用锅蒸熟。每日三次,每次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治虫积卒心急痛,牙关紧闭欲绝: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四两,虫积皆化为黄水而下。(《瑞竹堂经验方》)

7.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稳: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8.治小儿初生不小便:人乳四合,葱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外台秘要方》)

9.治小便难,小肠胀: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二处,更以熨脐下。(《本事方》)

10.治小儿虚闭: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仍以葱头染蜜,插入肛门。(《全幼心鉴》)

11.治少阴病下利: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夫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汤)

12.治办白痢:葱一握。细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13.治腹皮麻痹不仁者:多煮葱白食之。(《世医得效方》)

14.治痈肿硬、无头、不变色者:米粉四两,葱白一两(细切)。上同炒黑色,杵为细末。每用,看多少,醋调摊纸上,贴病处,一伏时换一次,以消为度。(《外科精义》乌金散)

15.治痈疮肿痛:葱全株适量,捣烂,醋调炒热,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16.治疔疮恶肿: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二时,疗出以醋汤洗之。(《圣济总录》)

17.治阴囊肿痛:一、葱白、乳香捣涂。 二、煨葱入盐,杵如泥,涂之。(《纲目》)

18.治小儿秃疮:冷泔洗净,以羊角葱捣泥,入蜜和涂之。(《纲目》)

19.治痔正发疼痛:葱和须,浓煎汤,置盆中坐浸之。(孟诜必效方》)

20.治磕打损伤,头脑破骨及手足骨折或指头破裂,血流不止:葱白捣烂,焙热封裹损处。(《日用本草》)

别名

葱茎白(《纲目》),葱白头(《药品化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随时可采。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去外膜,鲜用。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葱白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葱白》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