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血小板的内黏度红细胞大。血小板数量的增加、黏附性和聚集性的增高,以及释放物的增多,均使血黏度增高。影响血小板聚集性的因素与影响红细胞的因素相同。但在低流变状态下,血小板更易聚集。

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升高、全血黏度血浆成分和HCT增高,血小板的变形能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流态异常,并形成涡流,是形成血栓的有利条件。血管损伤造成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改变,导致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流减慢或流经血管弯曲、分叉、狭窄处,或血管壁受病理性损害变粗糙,血小板易黏附管壁,聚集释放促凝物质,使血液凝固血栓形成

检查名称

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

分类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的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此即细胞电泳,其电泳率(EPM)计算如下:

(公式1)

式中E为电场强度(V/cm),V为电泳速度(μm/s)。因此细胞电泳迁移率的含意是指荷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单位时间内泳动的距离(μm·s-1/V·cm-1)。

溶液中带负电荷的细胞周围含有相反的电荷,两种电荷相互吸引,从而在细胞周围形成双电层,当细胞在电场中泳动时,双电层间出现一种电位(称Zata电位)。Zata电位与EPM有如下关系:

(公式2)

式中η为液体的黏度,ε为液体介电常数。表面电荷密度与Zata电位有如下关系:

(公式3)

式中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D为溶液的介电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Z为离子价,e为电子荷电量,Sinh为双曲函数符号,即等于。

试剂

细胞电泳仪主要由直流电源、电极,电泳室及显微镜等部分组成。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方形玻璃毛细管作为电泳小室。

(1)电泳小室:采用长7~8cm,内径1mm,内径均匀的方形毛细管,其静止层在内径1/10深度处。

(2)电极:一般采用银电极,为防止电极极化最好采用银-氯化银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制作。将表面光洁的银丝用乙醇乙醚擦洗干净,以银丝作阴极,银片作阳极与1.5V电池连接,两电极均浸于0.1mol/L盐酸溶液中,于暗处电解1~2h,银丝表面便有一层紫黑色氯化银,保存于暗处备用。

(3)琼脂导管制作:取内径略大于方形玻璃管的硬质塑料管,切成2~3cm,长,注入1%的琼脂溶液(其中氯化钠的浓度为10%),冷却后备用。

(4)红细胞悬浮液的配制:取静脉血,以肝素或EDTAK2抗凝,于2000r/min离心10min,取出血浆放入小试管内,加入1滴血使其中红细胞的含量每微升1万个左右备用。也可以生理盐水或9%的蔗糖溶液作悬浮基体。但由于生理盐水离子强度高,导电性强,工作电流较大,故易生热,而影响测量结果

操作方法

(1)将配制好的稀释的细胞悬浮液装入方形玻璃管中,然后两端套好琼脂管,装在电泳管架上后置于显微镜台上,并插入电极。

(2)接通电泳:利用倒向开关变换两电极的极性,利用测微尺,测量细胞泳动一定距离(s)所需要的时间,记录20个细胞在两端方向泳动时间的平均值,计算电泳速度(v),V=s/,利用公式(1)、(2),(3)可计算出细胞屯泳迁移率和细胞表面电荷密度。

正常值

16.4~23.2s。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时间延长: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脉管炎)、肺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

附注

影响细胞泳动速度因素很多,应注意控制。如介质离子强度,电场强度及湿度等。

相关疾病

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