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孙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角孙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  

Akupixsjsj20.jpg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上述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无深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由颞神经支支配的耳上肌(皮肌),继经颞筋膜入颞肌,直抵骨膜。颞肌属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主治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刺灸法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腮腺炎等。

特异性

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手阳之会(《针灸甲乙经》);《 素问。气府论》王注作手太阳,手、足少阳三脉之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手足少阳之会。  

配伍

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眩晕。   

穴义

足少阳足太阳的天部冷缩水气由此汇入手少阳经。

名解

1)角孙。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角为之水,则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该穴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风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既处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现出肾水润下特征,故名。

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角孙名解。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角孙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角孙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