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皮肤造瘘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输尿管皮肤造瘘术

输尿管皮肤造瘘术的别名

皮肤输尿管造口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输尿管皮肤吻合术;anastomosis of ureter to skin

分类

小儿外科/输尿管膀胱疾病的手术/尿路改道及肠代膀胱手术

ICD编码

56.61

概述

输尿管皮肤造瘘术用于输尿管和膀胱疾病的手术治疗。 尿路改道手术是改变尿液尿道口正常排出的手术。尿路改道手术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类。

尿路改道手术除了肾、输尿管、膀胱、尿道造口术(或造瘘术)外,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一段游离的肠管在腹壁造口,作为尿流的通道。如回肠膀胱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可控回肠膀胱术。②尿粪合流手术,如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③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尿流不改道,而使用肠管做膀胱替代性手术,如回肠代膀胱术

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比回肠膀胱术简单,其优点是不扰乱腹腔,尤其是独肾伴有输尿管扩张时,更宜采用此术式。其缺点为少数病例可发生输尿管末端坏死,造成狭窄而须长期留置引流管

适应症

输尿管皮肤造瘘术适用于:

1.临时性尿路故道手术的适应证 ①严重的膀胱输尿管反流;②输尿管膀胱梗阻性疾病;③难治的尿路感染;④某些尿道梗阻性疾病。

2.永久性尿路改道手术的适应证 ①神经元性膀胱;②异位膀胱;③膀胱切除术后。

麻醉和体位

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平卧位,头端稍降低。

手术步骤

1.切口 下腹斜切口,经腹膜外施行手术。如同时须行膀胱切除手术,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或横切口(图12.22.4.2-1)。

2.在腹膜后游离输尿管中下段,注意保存血液供应。近膀胱处切断输尿管,远端用丝线结扎,近端插入相应粗细的引流管至肾盂,并予以固定(图12.22.4.2-2)。

3.在相当于髂嵴上缘水平将输尿管拉出,通过部位之肌肉、腱膜沿切口创缘垂直切开少许,但不宜切开过多,以免术后发生腹壁疝。用3~4针细丝线穿过输尿管外膜固定于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下及皮肤切口(图12.22.4.2-3A、B)。

4.将输尿管外翻成乳头式,用丝线与皮缘固定缝合(图12.22.4.2-4A、B)。

5.如须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对侧可按同法进行。由于双侧造口,给病儿带来不便,可将管径较细的一侧通过骶前、乙状结肠系膜后方拉至对侧,并与对侧输尿管做端侧吻合然后再做皮肤造口(图12.22.4.2-5)。

术中注意要点

1.显露中下段输尿管时,输尿管常常紧贴在腹膜上,易被拉钩拉开和掩盖而使寻找输尿管发生困难。

2.游离输尿管时,应尽量多带周围组织,其游离长度只要够皮肤造口即可,以保证输尿管血液供应,防止输尿管末端坏死。

3.输尿管积水明显时,外观很像小肠袢,应注意与肠管相鉴别。输尿管位于腹膜后,且活动度小,如鉴别困难时可试行穿刺。

术后处理

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用凡士林纱布包绕输尿管皮肤造瘘口,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2.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10~14d伤口已愈合后,拔除输尿管引流管,接尿袋收集尿液。

并发症

1.末段输尿管坏死

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不仅仅外露末段输尿管坏死,甚至包括腹壁段输尿管坏死。多因末段输尿管动脉梗死造成,因此,术中注意保护输尿管血液供应,防止损伤,注意用湿盐水纱布保护输尿管,以防止游离段输尿管干燥:注意避免应用过粗的输尿管引流导管压迫输尿管壁而造成输尿管缺血等,可预防输尿管坏死并发症。

2.急性肾盂肾炎

因输尿管引流管引流不畅及逆行感染引起。

3.输尿管皮肤造瘘口狭窄

此为常见晚期并发症。轻者可通过扩张、切开、留置输尿管引流管4~6周治愈;重者则须手术纠正。术中常可发现输尿管缺损,手术应将输尿管重新游离,拉出腹壁皮肤外固定,如输尿管缺损较多,可根据输尿管游离段长度,重新选择更换输尿管皮肤造瘘口部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输尿管皮肤造瘘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输尿管皮肤造瘘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