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本信息

《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04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印发。

发布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二○○九年九月四日

临床路径全文

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后窝脑膜瘤(ICD-10:D32.012 /D42.003 /C70.003)

行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颈痛,颅内压升高症状,肢体力弱,感觉障碍,脑神经受累,小脑损害体征,锥体束症等。

2.辅助检查:头颅MRICT,DSA提示病变。

3.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其他入路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

2.术前栓塞(酌情)。

3.残余肿瘤后放射治疗(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32.012/D42.003/C70.003颅后窝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头颅MRI平扫加强化(冠、矢、轴位);

(6)病变区域颅底骨质薄层CT扫描(冠、轴位);

(7)脑神经功能检查(视力视野,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手术内固定材料。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脱水药、麻醉常规用药。

5.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

6.病理:冰冻加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MRI,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

2.术后选用激素,用药时间为3-5天。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良好。

2.无颅内感染。

3.无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不耐受DSA检查的患者,可行CTA/MRV等。

2.术中必要时使用内镜辅助,以减少神经、血管损伤

3.术中可使用CUSA等。

4.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面神经三叉神经监测,降低术中脑神经损伤几率

二、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颅后窝脑膜瘤(ICD-10:D32.012 /D42.003 /C70.003)

行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2-14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