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背疼痛
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等等都是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症状。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颈背疼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 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的运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长期剧烈的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需要运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上佳方法。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骨骼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必要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间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
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背疼痛的原因
1. 原发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刺,从而引起关节炎。
2. 继发性骨关节病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有关。
1. 病理学: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组织学: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3. 生物力学: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变:蛋白聚糖的含量(浓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质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现异常改变。
颈背疼痛的诊断
(1)本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查体可见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异常;腰椎两侧肌肉有压痛。
(2)腰椎X线片的改变(正位、侧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异常、腰椎侧弯、腰椎椎体间隙变窄、腰椎椎体及小关节突增生、腰椎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改变。
(3)腰椎骨质增生症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应与多种腰椎疾病鉴别,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发肓畸形、椎体肿瘤、腰椎结核等病。
颈背疼痛的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颈背部肌肉痉挛:颈背部肌肉痉挛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产妇颈背酸痛:—些产妇在给小孩喂奶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
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而疼痛复又出现,且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1)本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查体可见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异常;腰椎两侧肌肉有压痛。
(2)腰椎X线片的改变(正位、侧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异常、腰椎侧弯、腰椎椎体间隙变窄、腰椎椎体及小关节突增生、腰椎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改变。
(3)腰椎骨质增生症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应与多种腰椎疾病鉴别,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发肓畸形、椎体肿瘤、腰椎结核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