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而疼痛复又出现,且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基本原则

(1)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2)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结合。

(3)加强科普教育,使患者认识本病的规律,以配合治疗。

2.非手术疗法

(1)消除病因:即设法改善生活 工作及学习的基本条件 注意防潮、保温,避免引起颈背部慢性劳损的体位。对野外工作者应给予医学保健指导。

(2)理疗:可根据病情选用各种物理疗法,以促进局部的纤维性炎症逆转或消退。

(3)胎盘组织液注射:对消除纤维粘连及软化瘢痕组织疗效较佳。一般每天1支 肌内注射,30天为1疗程 其中以未提取过R球蛋白等的原液为佳。

(4)封闭疗法:用于痛点封闭。以0.5%~1%普鲁卡因5~10ml局部封闭,亦可加入氢化可的松0.5m1.每5~7天注射1次,4次为1疗程。

(5)中药外敷:以风寒砂(加醋)敷患处 每包连用3天,每天外敷2次,4~6包1疗程。使用过程中防止烫伤

(6)针灸疗法:除阿是穴外,可加用曲池合谷肾俞穴位耳针不宜选用,因一旦感染,后果严重。

3.手术疗法

(1)对有明确压痛点、疑有末梢神经卡压者,可行局部(小刀口)松解术。

(2)对有局部脂肪脱垂症者可行手术探查及脂肪摘除或筋膜松解术。

(3)中医手术割治疗法亦有疗效,但切割范围不宜过广,并注意外科无菌技术。

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的原因

引起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现选择其中常见的列述如下。

1.寒冷:为诸原因中最为多见的。患者因曾于寒冷地面、风口等处睡眠,或是在某一寒冷地区停留较久,而又无足够防寒衣物而发病 尤以深秋、冬季及早春为多见。由于寒冷,特别是在睡眠时,如果颈肩部长时间暴露在外,或受寒风吹袭,则首先引起颈背部血循环改变,包括血管收缩缺血淤血水肿等 以致局部纤维渗出,形成纤维织炎。因这种原因发病者对气候改变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季节变换时。

2.潮湿:为本病另一多见的原因,尤其与寒冷并存时更易发病 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不仅精神情绪受到影响,且由于皮肤代谢功能失调(尤其是排汗功能) 以致皮下及筋膜处血循环易因血流减缓而发生微血管充血、淤血、渗出增加,并形成纤维织炎的又一机转。当然,与大气压的高低亦有关系

3.慢性损伤及不良体位:除各种较严重的损伤引起颈背部筋膜、肌肉纤维化改变致使末梢神经受卡压出现症状外,临床上多见的是由于各种慢性劳损性因素,尤其是屈颈位时(包括高枕) 不仅引起椎间隙内压升高,且可引起颈背部软组织的高张力状态,渐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样损伤。这种“内源性损伤”最终将因纤维样组织增多,并随着其后期的收缩作用,致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受挤压而出现症状。这种损伤与职业关系较大,多见于颈背部里前屈位工作者,如机关办公人员、制图人员、设计人员 会计、流水线操作工人及纺织工人等。

4.其他因素:包括某些病毒感染风湿病变态反应对颈背筋膜的影响等。均表明颈背筋膜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无菌性炎症状态。更进一步的病因学尚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的诊断

临床表现

1.弥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 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而疼痛复又出现,且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2.多有诱发因素:患者发病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中以受凉、受潮及过累为多见,且其既往病史中多有类似情况。

3.点状压痛皮下结节: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其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传导,反射性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皮肤较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时亦可触及直径1cm左右的“脂肪瘤”样结节(多伴有放射痛)。

4.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由于筋膜纤维织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缩活动受限,当向上或向前抬举上肢时,患者有受牵拉的僵硬感。尤以寒冷季节为明显 。

诊断:

1.病史:多有风寒 潮湿或慢性劳损史。

2.症状体征:一般均有临床表现中所述的典型症状与体征。

3.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在发作期,但无其他特异性所见

4.实验室检查:临床上主要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类风湿性因子等,阳性结果表明其病因属风湿性或类风湿病变,阴性结果则用于其他类型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5.其他:一般勿需MR等复杂检查。

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的鉴别诊断

颈背部肌肉痉挛:是颈椎病临床表现之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产妇颈背酸痛:—些产妇在给小孩喂奶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一些乳母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稳乳头,这就迫使做母亲的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适。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病等,也会加剧神经受压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臂、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

颈背疼痛: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等等都是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症状。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表现:

1.弥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 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而疼痛复又出现,且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2.多有诱发因素:患者发病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中以受凉、受潮及过累为多见,且其既往病史中多有类似情况。

3.点状压痛皮下结节: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其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传导,反射性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皮肤较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时亦可触及直径1cm左右的“脂肪瘤”样结节(多伴有放射痛)。

4.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由于筋膜纤维织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缩活动受限,当向上或向前抬举上肢时,患者有受牵拉的僵硬感。尤以寒冷季节为明显 。

诊断:

1.病史:多有风寒 潮湿或慢性劳损史。

2.症状和体征:一般均有临床表现中所述的典型症状与体征。

3.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在发作期,但无其他特异性所见

4.实验室检查:临床上主要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类风湿性因子等,阳性结果表明其病因属风湿性或类风湿病变,阴性结果则用于其他类型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5.其他:一般勿需MR等复杂检查。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