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跟骨骨刺等。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及从事承重、久站、久坐的工作人员,以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脊椎的病变多见。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湿邪、湿内阻、亏虚等有关。

病因

西医病因

原发性骨关节病

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刺,从而引起关节炎

继发性骨关节病

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病理组织学改变

病理学

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组织学

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生物力学

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

生化改变

蛋白聚糖的含量(浓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质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现异常改变。

营养学

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是应力反应的结果。

中医病因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湿邪、湿内阻、亏虚等有关。

预防

日常预防

1.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的运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长期剧烈的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需要运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上佳方法,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骨骼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必要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间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

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1.及时治疗关节的损伤

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关节的骨质增生经常与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作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

2.减轻体重

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造成骨质增生。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

常见症状

症状

骨质增生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颈椎骨质增生

以颈椎4、5、6椎体最为常见,骨质增生如果是发生在颈椎骨刺压迫血管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内压迫了脊髓,还可导致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主要症状为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者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

神经根型

颈、肩、臀、腕部出现疼痛和放射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严重的可出现颈部活动受到限制,尤其是后伸和旋转时最为明显。颈部疼痛是神经根型的主要症状。

脊髓型

四肢麻木、酸胀、烧灼。行走时感觉像踩棉花,身体重心不稳定,极易摔倒。

椎动脉型

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发音障碍、耳鸣耳聋和猝倒。

食管型

出现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

交感神经型

眼裂一侧大一侧小,瞳孔不等大,视力模糊、半边颜面部干燥,出汗少等。

腰椎骨质增生

好发部位,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膝盖骨质增生

初期,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有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晨起后开始活动,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走,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

足跟骨质增生

其症状是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跟骨部位长骨刺,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医分型症状

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增剧,活动时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涩。

血瘀阻痹证

痹痛日久,患处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且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黯瘀色,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肾虚骨痹证

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筋脉拘急牵引,屈伸运动而加剧,或关节变形,筋肉萎缩,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尿多便溏,心悸气短,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或头晕耳鸣,烦热盗汗,舌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湿热痹阻证

关节肿胀、积液,以下肢膝、踝关节为重,伴疼痛、灼热,周身困乏无力,下肢沉重酸胀(胶着感),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检查

骨关节炎病人若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化验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少数炎症严重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轻度升高。

滑液检查

受累关节如伴发攒膜炎可出现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细胞数不高(<20X109/升),多为单核细胞,攒液中可见软骨或骨碎片颗粒,软骨碎片中可见软骨细胞。

关节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能清楚观察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但由于本检查毕竟属于创伤性检查,可能伴发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且费用较高,不可能作为常规检查。

X线平片

不仅仍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的学者还认为它是追踪病情变化的金标准,拍膝关节片时,病人应取站立位拍前后位和侧位片,髋关节和手关节可只拍前后位片,在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下骨硬化和变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下囊肿和关节腔游离液体等,骨性关节炎的x线特点为:

①关节间隙狭窄,如在膝关节,可小于3毫米。

②关节面硬化变形。

③关节边缘骨赘。

④关节鼠。

⑤软骨下囊性变,其边缘分界清楚。

⑥骨变形或关节半脱位。

X线片可分为五级,0级:无改变;1级:轻微骨赘;2级:明显骨赘,关节间隙正常;3级:骨赘外关节间隙中度狭窄;4级:骨赘外关节间隙严重狭窄,伴软骨下骨硬化。

随着影像学新技术如微焦摄影:CT,磁共振和三维重建等的应用,除对骨关节炎的诊断有帮助外,对详细了解骨关节炎的病变进展及药物疗效都有参考价值。

诊断鉴别

从个人的感觉判断。骨质增生大多数发生在颈椎腰椎,手指、膝关节足跟处亦可发生。

1.发生在颈椎的增生其症状在头部和上肢,也可能影响全身,又以上肢见多。颈椎本部位没有明显症状,而上肢症状明显。一般增生在某一侧(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现一侧从肩关节到上臂、下臂连手指的肌肉内一条线的痛、胀、麻感。当右边手臂有此症状时,如果头部向右边倾斜则此时症状会加重。肌肉内的症状与天气变化无关,只与活动有关。当增生部位在腰部时,其症状并不在腰部,而是从臀部坐骨神经起,沿坐骨神经反射到脚后跟处,以小腿肌肉内症状尤为严重。这就说明是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确诊。如果出现在局部某个点,尤其仅在关节处,则不应视为增生(膝关节增生除外),先应做风湿病的化验为好。

2.其他肌肉部位出现痛与骨质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觉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时出现红肿和发热症状,而骨质增生的痛不产生任何别的症状,只是酸痛、麻胀等,时重时轻,病程长,多年不愈,越来越重。

3.应排除椎盘突出的情况,如果有外伤和扭伤时,还是先拍片为好。因为突出与增生的症状是相似的,以免治疗不对症。

并发症

根据骨质增生的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多见肿胀。

治疗

西医治疗

目前国内治疗骨质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疗都存着者局限。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紫外线疗法

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杀菌作用;

2.消炎作用;

3.止痛作用;

4.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5.脱敏作用;

6.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

7.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   

西药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麻黄、川乌、芍药甘草

上肢痹,可重用羌活桂枝;下肢痹,重用防己牛膝;湿热甚,加黄柏胆南星土茯苓

血瘀阻痹证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主要药物:桃仁红花川芎秦艽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甘草

痛在腰腿者,去羌活,加独活乌梢蛇;痛在腰以上者,去牛膝,加青风藤

肾虚骨痹证

【治法】养血滋阴,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主要药物:川续断、桂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芍药黄芪牛膝秦艽、生地黄川芎独活、干姜、甘草

者,加肉桂附子;腰痛甚者,加杜仲狗脊、川续断巴戟天独活;膝关节痛甚者,加桑寄生鸡血藤刘寄奴透骨草跟骨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方药】四妙散加减。主要药物:牛膝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续断威灵仙伸筋草

关节明显红肿热痛者,须酌减祛湿药物而增清热药物,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虎杖等。

经验方

1.增生消痛汤

【药物组成】穿山甲9克,土鳖虫10克,皂角、红花、熟地黄各12克,赤芍药、王不留行独活鹿衔草各15克,川牛膝18克,薏苡仁20克,蒲公英金银花各24克,三七粉2克(冲)。

【功效】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滋补肝肾。

【用法】水煎服,日一次。

2.健骨汤

【药物组成】丹参、鹿角片、猴骨、黄芪各18克,松节、元胡各15克,补骨脂鸡血藤骨碎补各9克,炮山甲6克。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15日为一疗程。

3.马氏骨刺丸

【药物组成】茄根、制川乌、制草乌、熟地黄补骨脂莱菔子仙灵脾骨碎补鸡血藤、生姜、肉苁蓉等。

【功效】补益肝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用法】制成蜜丸,每丸含生药10克。口服,每次一丸,每日两次。

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1.针刺法:

具体选穴如下。

肘部:曲池手三里天井合谷

腕部:外关阳池阳溪合谷

指掌部:中渚合谷八邪

髋部:环跳秩边居髎髀关

膝部:血海伏兔阳陵泉梁丘、双膝眼。

踝部:中封丘墟昆仑解溪悬钟三阴交

脊柱:风池风门、大椎、肾俞或华伦夹脊穴;若脾虚可选用足三里中脘脾俞。如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可取支沟、悬钟、陷谷、阳陵泉,并结合局部取穴。

用法:风寒湿痹者,或痰瘀痹痛而未化热者,用温针,留针10分钟,加艾条灸。痰瘀痹痛者用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2.艾灸法:

①直接温针法:将4厘米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

②间接温针法:隔姜片(2~3毫米厚),姜上放艾条,套上针;或隔在蒜片上灸。

3.穴位药物注射法:

①将维生素B1100毫克与维生素B120.5毫克混合,分别注射在有关穴位上。

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5~l0毫升,每穴可注入2~4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

复方丹参注射液,每穴可注入2~4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

拔火罐法

在疼痛部位上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分钟。凡痹痛化热者不宜用火罐疗法。

熏洗法

1.川乌、草乌各20克,白芷50克,细辛10克,川芎30克,桂枝30克,威灵仙60克,伸筋草60克,透骨草60克。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用于湿痹证。

2.艾叶9克,透骨草30克,花椒6克。水煎,热气熏洗患处,每日1~2次。药液温度控制在患者能耐受的程度为宜,直接淋洗患处或沐浴、浸泡、熏洗等。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

膏药贴敷

麝香壮骨膏东方活血膏追风膏贴患处。

药物外擦法

风痛灵、活络油、骨质宁擦剂、麝香风湿油,外擦患处,每日两次。

护理

专业护理

情志调护

该病症是由肾气虚损、气血瘀阻、内外阴阳失调导致疼痛,活动不能自如且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躁情绪,丧失治愈疾病的信心,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护士接诊要热情,并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原理和护理要点,使其能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积极增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饮食护理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与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饮食失调影响人体气血生成,导致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治疗期间多用活血通络热性药物。应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常食坚果,注意营养的补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施护注意事项

治疗室内注意保暖,在护理过程中保护好患者暴露部位,避免感受风寒。熏烤的温度以患者肌肤感受舒适为宜。特别指出,老年人皮肤敏感度降低,治疗护理时注意观察避免烫伤。

日常护理

1.骨质增生的护理最关键的就是要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不要在出汗后,即洗凉水浴或洗脚,以防风、湿、寒三邪气对膝关节的侵害。膝关节不过于劳累或负荷过重。

2.早期患者最关键的骨质增生的护理是稳定关节,坚持做双则股四肌等收缩的静力训练,即取卧或坐姿,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续10~20秒,放松5~10秒;重复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坚持0.5~1小时步行,自我按摩双腿。

3.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时应休息。避免深蹲、负重,上下楼梯等活动,同时请医生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停药,坚持以上训练为主。

4.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也是比较常见的骨质增生的护理方法之一。

5.骨质增生的护理还需要进食高钙食品,以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钙不少于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多进食高钙食品,以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钙不少于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B1、B6、B12、C和D等。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应多食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常食坚果,注意营养的补充。

饮食禁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禁烟酒。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4.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使钙从体内排出。

5.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食疗保健

莲栗糯米糕

【材料】糯米粉500克、莲子60克、栗子(鲜)60克、核桃60克、糖桂花15克、白砂糖50克。

【做法】

1.将胡桃肉、莲子、栗子仁煮熟去皮,压烂成泥为糕粉。

2.糯米粉加沸水调和均匀,将糕粉、糯米细粉与白糖拌匀。

3.撒入桂花米,放入碗内,上笼蒸1~2小时至熟透,取出。

羊肉胡萝卜汤

【材料】羊肉(瘦)280克、草果3克、豌豆50克、香菜10克、山药100克、胡萝卜150克、葱白10克、姜4克、黄酒10克、胡椒1克、盐4克、醋15克。

【做法】

1.将精羊肉洗净,去筋膜,切成小块。

2.豌豆洗净,胡萝卜切除根,叶及尾尖,洗净,切成细丝;山药去皮刮净,切成小薄片。香菜摘去根和老叶,洗净;生姜洗净切片;葱洗净,切段;草果仁装入小纱布袋口内扎口。

3.将羊肉块用沸水焯一下,以去血水和异味,放入锅内。

4.锅内加胡萝卜丝、山药片、葱白、姜片、黄酒、草果仁布袋、胡椒粉,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

5.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去葱、姜、草果仁布袋,加入豌豆煮沸。

6.再加盐、香菜、醋,调味即可食用。

鲮鱼粉葛猪骨汤

【材料】鲮鱼640克、葛根960克、猪脊骨480克、蜜枣20克、陈皮5克、花生油100克、盐5克。

【做法】

1.鱼洗净,粉葛去皮洗净切块,猪骨洗好。蜜枣去核冲洗,陈皮浸软刮净。

2.煲开水,放入粉葛、猪骨、红枣和陈皮。另用油盐将鱼煎黄,煮约1小时后放入煲中,再煮1小时便成。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骨质增生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骨质增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