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骨关节炎.jpg

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病因

西医病因

根据有无局部和全身致病因素,将骨关节炎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

1.继发性骨关节炎

(1)机械性或解剖学异常: 髋关节发育异常,股骨头骨骺滑脱、股骨颈异常、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陈旧性骨折、半月板切除术后、关节置换术后、急慢性损伤。

(2)炎症性关节疾患: 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贝赫切特综合征、Paget病。

(3)代谢异常: 痛风、Gaucher病、糖尿病、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软骨钙质沉着症、羟磷灰石结晶。

(4)内分泌异常: 肢端肥大症、性激素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伴黏液性水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5)神经性缺陷: 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Charcot关节病。

2.原发性骨关节炎

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中医病因

骨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人体正气内虚,风湿寒邪侵入人体,闭阻气血,留着经络、关节,或因年高体虚,肝肾不足,慢性劳损,筋脉关节失养,或邪停经络,久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留着关节等所致。

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等,风寒湿邪侵袭并留滞关节。

(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受到风湿热邪的侵袭。

2.内因

(1)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亏损,卫外不固。

(2)久病体虚; 肝肾不足,筋脉失养。

预防

骨关节炎的日常防护

1.患者教育:自我行为疗法(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肥,有氧锻炼(如游泳、自行车等),关节功能训练(如膝关节在非负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肌力训练(如髋关节OA应注意外展肌群的训练)等。

2.物理治疗: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热疗、水疗、超声波、针灸按摩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

3. 行动支持:主要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4.改变负重力线:根据所伴发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以平衡各关节面的负荷。

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气候和生活 习惯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

常见症状

西医症状

骨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关节的疼痛和僵硬。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中医证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浮。

(2)痛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

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脉滑数。

3.痰瘀痹阻

痹证日久,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肌肤紫、肿胀、按之较硬。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亏虚

关节屈伸不利,肌肉消瘦,腰膝酸软,或畏寒,阳痿遗精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

临床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关节液常为清晰、微黄黏稠度高,白细胞计数常在1.0×109/L以内,主要为单核细胞。黏蛋白凝块坚实。

2.其他辅助检查

X线平片于早期并无明显异常,约数年后方逐渐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此表明关节软骨已开始变薄。开始时,关节间隙在不负重时正常,承重后出现狭窄。病变后期,关节间隙有显著狭窄,软骨下可有显微骨折征,而后出现骨质硬化,最后关节边缘变尖,有骨赘形成负重处软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关节病征象。CT及MRI检查可在早期发现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的异常改变。

诊断鉴别

诊断

1.临床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

2.一般发病比较缓慢,部分开始可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而出现关节症状。

3.往往呈渐进性或不规则的发作性。

4.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抗“O”增高,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等。

鉴别

1.类风湿关节炎

多发在20~50岁。亚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轻,持续时间长。受累关节多对称或多发,不侵犯远端指间关节。关节早期肿胀呈梭形,晚期功能障碍及强直畸形。X线检查局部或全身骨质疏松关节面吸收骨性愈合强直畸形。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2.强直性脊柱炎

多发于15~30岁男性青壮年。发病缓慢,间歇疼痛,多关节受累。脊柱活动受限,关节畸形,有晨僵。X线检查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模糊,脊柱韧带钙化,呈竹节状改变。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或正常,HLA-B27为阳性。类风湿因子多属阴性。

并发症

骨关节炎并发肢体关节活动障碍,严重时会产生肢体内翻及屈曲挛缩畸形,最后出现关节病残。

治疗

西医治疗

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下肢关节有病变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减轻关节的负担。理疗及适当的锻炼可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必要时可使用夹板支具及手杖等,对控制急性期症状有所帮助。

消炎镇痛药物可减轻或控制症状,但应在评估患者风险因素后慎重使用且不宜长期服用。

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时长期服用可以延迟疾病的结构性进展。

对晚期病例,在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的条件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是公认的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

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活血舒经通络为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配以补益正气之法。

1.风寒湿痹型

(1)证候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或有肿胀,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口淡不欲饮或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2)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3)方药治疗

1)主方蠲痹汤程钟龄医学心悟》)。

2)处方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桂枝当归川芎威灵仙白芍甘草。水煎服。

若风胜者,加防风、白芷。湿胜者,加防己薏苡仁萆薢。寒胜者,加川乌头、熟附子细辛

(4)中成药追风透骨丸腰椎痹痛丸、风湿药丸、除痹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等。

(5)针灸治疗

1)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2)处方根据风寒湿邪偏盛不同及发病部位,分部循经取穴

①分型选穴:行痹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阴陵泉

②分部位选穴:肩部—肩髃、肩髎;肘部—曲池天井;腕部—外关阳池;背腰部—身柱腰阳关;髀部—环跳髀关;股部—承扶风市;膝部—犊鼻、鹤顶;踝部—丘墟、申脉。

③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可配合艾灸,10次为一个疗程。

2.风湿热痹型

(1)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腻,脉滑。

(2)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3)方药治疗

1)主方宣痹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2)处方防己、北杏仁,连翘滑石、薏苡仁,栀子,金银花藤,赤小豆,蚕砂,龙胆草,桑枝,甘草。水煎服。

皮肤有红斑者,加牡丹皮、地肤子,赤芍。化火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4)针灸治疗

1)治则利湿清热,通经止痛。

2)处方根据发病部位局部取穴,选大椎、曲池。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3.痰瘀痹阻型

(1)证候痹证日久,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型,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2)治则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3)方药治疗

1)主方桃红饮(林佩琴《类证治裁》)加味。

2)处方当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威灵仙,穿山甲,地龙、地鳖虫,白芥子、胆南星,乌梢蛇、露蜂房,甘草。水煎服。

(4)中成药小活络丸、活络止痛丸等。

4.肝肾亏虚型

(1)证候骨节疼痛,时轻时重,腰膝软痛,形瘦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治则养血益气,培补肝肾。

(3)方药治疗

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2)方药独活、秦艽、当归、桂枝,桑寄生,川芎、熟地黄、白芍、茯苓、续断、党参、牛膝,狗脊、杜仲,炙甘草。水煎服。

若久痹内舍于心,可选用于炙甘草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4)中成药舒筋健腰丸、壮腰关节止痛丸、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等。

护理

1.保持乐观情绪: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单纯X线有骨质增生者不一定出现症状。

2.有合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平时饮用牛奶(少量多次),多晒太阳,必要时补充钙剂。应调整劳动强度或更换导致症状加重的工种,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如剧烈运动。

3.避免过度负荷:避免受累关节的过度负荷,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膝和髋关节受累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跪位和蹲位。

4.选择适当的鞋:老年人最好穿松软带后跟的鞋,鞋后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为宜,老年人的鞋底还要稍大一些,必须有防滑波纹,以免摔倒。

5.使用辅助设施:可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膝内翻或外翻者)或其他辅助装置,减轻受累关节的负荷。

6.辅助理疗:急性期以止痛、消肿和改善功能为主;慢性期以增强局部血循环,改善关节功能为主。已做关节成形术和含有金属元件的关节禁用透热或超声疗法,以免深部灼热伤。

7.进行缓和的有氧运动: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若锻炼后关节持续疼痛,应降低运动强度和时间。有氧运动包括关节运动和肌肉运动,以膝关节为例:关节运动可取坐位或卧位,行膝关节屈伸和旋转运动,每日3次左右。肌肉运动方法有两种:(1)取卧位,直抬腿达35°左右,维持5秒,重复20-30次,每日2-4次。(2)直立位向后伸下肢达45°,维持5秒,重复20-30次,每日进行2-4次。不同病人应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膝关节受累可进行游泳或散步,但颈椎骨关节炎不适于游泳;颈椎和腰椎受累者可行轻柔的颈和腰部活动,手受累者可做抓和握锻炼。

8.正确使用药物:可以选择对因治疗骨关节炎的氨基葡萄糖类药物。不宜滥用镇痛药,尤其对于有高血压、肝或肾功能受损患者应谨慎用药,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饮食保健

1、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D、E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软骨的损伤。

2、适当食用奶类、蛋白质等食物,如豆制品等,可以强健骨骼。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

骨关节炎食疗偏方

1、三七丹参粥用法:三七10-15克,丹参15-20克,鸡血藤30克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浓汁,再把粳米30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共煮片刻即成。每次随意食用,每日1剂。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治瘀血内阻,经脉不利。

2、三七炖鸡用法:雄乌鸡1只,三七6克,黄芪10克,共纳入鸡腹内,加入黄酒10ml隔水小火炖至鸡肉熟。用酱油随意蘸食,隔日1次。功效:温阳,益气,定痛。主治证属阳气不足者。

3、猪肾粥用法:取猪肾1对洗净切片,人参6克,核桃肉10克与粳米200克加适量水共煮成粥,随意服用,每日1剂。功效:祛风除湿,补益肾气。主治证属肾气不足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骨关节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骨关节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