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切除术
目录
手术名称
颌下腺切除术
颌下腺切除术的别名
下颌下腺摘除术;颌下腺摘除术
分类
ICD编码
26.3205
适应症
颌下腺切除术适用于:
1.慢性颌下腺炎长期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腺体已有纤维组织形成,腺体功能低下者。
2.结石位于导管近心端或腺体内者。
4.颌下腺囊肿及肿瘤。
禁忌症
急性颌下腺炎或慢性颌下腺炎急性发作期,应在急性炎症控制以后再择期手术。
术前准备
术前应作X线片检查,以了解结石的部位与数量,此外,尚应作X线造影摄片检查,以了解导管与腺体的破坏情况。
麻醉和体位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但是,当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时,术中可静脉点滴适量度冷丁(成人可给予50mg度冷丁)。手术体位应取仰卧位,肩部下方垫以小枕,头稍后仰并偏向健侧。如此,颌下区即可获得良好的暴露。
手术步骤
1.切口
距下颌骨下缘1.5~2cm处,自下颌角下方向前作一长约6cm的弧形切口(图10.5.2.2-1)。
2.显露颌下腺
沿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及颈深筋膜,即可显露颌下腺。
3.显露动、静脉
沿颈深筋膜深面自下而上行钝性分离,直达下颌骨下缘,继而紧贴颌下腺上缘和下颌骨下缘内侧面作钝性分离,寻找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图10.5.2.2-2~10.5.2.2-5),分别将其钳夹、切断并作双重结扎。接着,用手指在颌下腺上份与下颌骨内侧面之间行钝性分离,并向下推压颌下腺,使颌下腺上份游离。
4.游离颌下腺浅部
沿腺体表面向下方作钝性分离,结扎面前静脉近心端,将颌下腺下缘从二腹肌浅面分离出来(图10.5.2.2-6A);继而分离腺体前部,使其与下颌舌骨肌浅面分离;然后仔细分离腺体的后部,再将腺体向前牵开,接着在腺体后上深面与二腹肌后腹前缘之间细心分离,找出颌外动脉近心端,在靠近腺体处将其钳夹、切断并作双重结扎(其中一道为贯穿缝扎)(图10.5.2.2-6B)。
5.游离颌下腺深部
将下颌舌骨肌后缘向前拉开,同时将腺体牵向后下方,即可暴露颌下腺深部。继而用血管钳小心地作钝性分离,显露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和颌下神经节。剪断颌下神经节通向颌下腺的分泌支,即可推开舌神经,然后在靠近口底处将颌下腺导管钳夹、切断并结扎。至此,颌下腺完全游离,即可取出(图10.5.2.2-7)。
6.缝合切口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并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逐层缝合颈阔肌、皮下组织和皮肤。放置半片橡皮管引流(图10.5.2.2-8)。最后,颌下区加压包扎。或放置负压引流管以消灭无效腔。
术中注意要点
1.防止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 为避免下颌缘支损伤,需采取如下预防措施:①切口设计时,应距下颌骨下缘1.5~2cm;②向上翻瓣时,应在颈深筋膜深面剥离,直达下颌骨下缘;③寻找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时,应紧贴颌下腺上缘和下颌骨下缘内侧面作钝性分离,觅见此两根血管后,分别钳夹、剪断和结扎。此外,尚可首先显露并保护下颌缘支,继而在明视下结扎此两根血管。
2.防止损伤舌神经 为避免损伤舌神经,分离颌下腺深份时,应特别仔细,尤其是当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时,更应小心从事。同时,需准确鉴别舌神经与颌下腺导管。一般,舌神经呈黄白色,有光泽,较粗,自后上方向前下方走行,绕过颌下腺导管后再转后前内方,并有纤维状组织与颌下腺相连。舌神经的这些特点可资鉴别。此外,当颌下腺被牵向后下方时,腺体上方的舌神经也受牵拉,向下方移位,容易被误伤,亦应注意。
3.防止血管断端滑脱 为防止血管断端滑脱,导致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在剪断、结扎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时,断端应作双重结扎,特别是切断颌外动脉近心段时,应先结扎后剪断,近心断端再结扎一道并作贯穿缝扎。
4.防止穿通口腔 分离颌下腺深份和导管时,应在明视下仔细分离,以防穿通口腔。一旦与口腔相通,应缝合口腔黏膜与黏膜下层,冲洗创腔后分层缝合伤口。
术后处理
颌下腺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观察上呼吸道是否通畅 术后口底、咽侧壁肿胀、口咽部分泌物积存以及颌下区不适当的加压包扎等可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故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现象 密切注意术后伤口出血现象,如纱布渗血的多寡、口底肿胀程度、口底黏膜颜色改变、舌体位置改变以及舌体运动是否受限等。必要时手术探查止血。
4.抽除引流条 术后24~48h抽去引流条,并继续加压包扎。
5.术后6~7d拆除缝线。
并发症
1.舌感觉功能障碍
为舌神经损伤所致。
2.口角歪斜
为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所致。
3.术中术后出血
主要为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特别是颌外动脉近心断端结扎线松脱所致。术后伤口渗血多者,应及时探查、止血。
4.上呼吸道梗阻
~旦发现上呼吸道通气不畅,应紧急处理。
5.伤口感染
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无效腔存留。因此,术末放置半片橡皮管后于颌下区适当加压包扎或采用负压引流法以消灭无效腔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