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V
中文名称
SNV
英文名称
Sin Nombre virus;辛努柏病毒
分类类型
种
分类
SNV的发现和流行特征
1993年,在新墨西哥州的四角地区,出现了一个高度感染致死率的小型警示性流行病,一向非常健康的个体产生类似流感的症状,接着很快出现肺功能失常,大量液体在肺中积累,然后死亡。当地卫生官员迅速行动,亚特兰大控制和防治中心也紧急反应,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患者与汉坦病毒抗体有低水平的交叉反应。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该科病毒以前与欧洲和亚洲的严重肾出血病相关联。科学家对这一病毒科中最了解的成员,是朝鲜战争中与病毒性出血热相关的病毒。汉坦病毒通常感染啮齿动物,在世界各地的啮齿动物种群中的地方病,使用强有力的PCR技术,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患者实际上是被新的汉坦病毒感染,经过这一领域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显示这种通常在新墨西哥鹿鼠啮齿动物身上发现的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汉坦病毒肺部症状毫无疑问与这种新病毒及北美其它少数分离病毒的出现相联系。该病毒命名SNV Sin Nombre virus (no-name virus),它在啮齿动物中是地方病,当它越过种间屏障感染人类时,产生严重的问题。 人类如何能被SNVSin Nombre virus感染的原因目前还在争论,但普遍的观点认为,鹿鼠种群的剧烈增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1992年和1993年,较大的降雨量使一种坚果(pinon nut)作物爆发生长,这种坚果是鹿鼠和当地人喜欢的食物,丰富食物使小鼠种群上升,人与小鼠的接触也随之增加。在小鼠中,汉坦病毒感染是没有症状的,但其尿和丢弃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病毒在排泄物中非常稳定。人与病毒污染的遮盖物、地面粉尘、枝叶粉尘、或食物贮藏地接触,这就为病毒感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汉坦病毒症状是极少的,因为人不是天然的宿主,也明显不是病毒传播的有效载体。然而,这种感染显示,人偶然进入这种天然的宿主-病毒关系能产生高致死率疾病,值得感谢的是它是极少的。汉坦病毒人畜共感染给我们一个警告,如果我们不适当地侵入另一种宿主-寄生物关系中,就可能招致野外的潜在人类疾病。
SNV1993年发现在美国四角地区流行后,现已证实在美国的24个州均有发现,75%患者住在乡村。除美国外,加拿大、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德国、前南斯拉夫、瑞典和比利时也有此病发生。发病年龄范围11-69岁,发病季节为春、夏季,一般为4-7月。
本病的病程可分为3期,即前驱期、呼吸衰竭期和恢复期。患者发病急骤,发病初始有前驱症状,如畏寒、发热、肌痛、头痛、乏力等症,亦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胃肠病症状。发热一般38-40C,以上症状持续时间短则12小时,长则数日。体检可见呼吸急促,常达28-30次/分钟以上,心率增快可达120次/分钟,肺部可闻及粗大或细小罗音,少数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重症患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动过速。仅少数患者发现眼脸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皮肤黏膜出血点或出血斑。一般呼吸衰竭期持续1周,能度过呼吸衰竭期的患者逐渐进入恢复期,此时呼吸平稳,缺氧纠正,仅有少数患者仍可见持续低热,仍需一段时间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