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利脓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下利脓血的穴位

注解

下利脓血为病证名,指痢下赤白黏冻。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儒门事亲》卷四:“夫下利脓血,腹痛不止,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生姜枣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长流水调五苓散五七钱,或加灯心煎调下亦得,调益元散五七钱亦可,大忌油腻一切热物。”

关于脓血痢

脓血痢指痢下多脓血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又有脓血痢,凡脓血稠黏,里急后重,皆属于火。……易老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后重自除。重剂则以大黄汤下之,轻剂则以芍药汤和之。然而所便脓血,自有三部:如脉沉,恶寒,或腰痛脐下痛,此中部血也,非黄芩不能治;如烦躁,先便脓后见血,此上部血也,非黄连不能治;如脉沉,恶寒,先见血后便脓,此下部血也,非地榆不能治。”

关于痢疾

痢疾(dysentery)为病名。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实证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

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

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

详见条。

治疗下利脓血的方剂

治疗下利脓血的中成药

下利脓血相关药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下利脓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下利脓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