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香薷
来自中医百科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
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
【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围了。
【方剂举例】香薷饮(《和剂局方》)香薷、厚朴、白扁豆。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薷朮丸(《深师方》)香薷、白朮。治暴水、风水、周身皆肿。
【文献摘录】《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纲目》:「暑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燥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参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中药学/香薷》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