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产褥期即俗称的坐月子,在医学教科书上称之为产褥期。解放以前的理解农村中就认为产后坐月子的时间为一个月,产后休息满1个月就是全部恢复了,妇女就要参加体力劳动,有不少的老年妇女患有子宫脱垂疾病的比较多,可能就是与产后休养不足时有一定关系。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国家制定了母婴保护法。对妇女产后休养假期规定为56天。现代医学教科书明确规定: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42~56天。在这段坐月子的6~8周时间内,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

怀孕期间,孕妇承担了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的重任,因此孕妇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性适应变化。体内变化最大的器官主要是子宫。因为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成长,子宫的肌细胞肥大、增殖、变长,子宫重量从原来未怀孕时的50克左右,增加到怀孕足月时的1000克左右。子宫的容量与未怀孕时相比增加1000倍以上。就全身器官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心脏负担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心脏容量增加10%,这些变化,是为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体自身的营养需要。在怀孕时还由于子宫内胎儿的长大,子宫增大使隔肌抬高,心脏发生移位,肺脏的负担也加重,肺通气量增加40%,鼻、咽、、气管粘膜出现水肿充血,怀孕时肾脏也增大,输尿管增粗,肌张力减低,肠胃内分泌、骨、关节皮肤韧带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性适应变化,这些生理性的变化,在产后都要逐渐恢复正常,而且分娩是十分艰苦的劳动,产妇的体力、心理都要在产后坐月子的这段时间中通过休息和调养进行修复和恢复,传统的坐月子大多谈及生理上的休息和调养,现代的观点还强调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但需要生理上的调适,也注重心理精神方面的调适,因为孩子的出世,初为人母,家中成员的增加,新角色的扮演与亲子关系建立的需求等等,都要在坐月子的过程中进行调适。所以坐月子的科学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月子里得病难治”。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产妇要在坐月子这段时间里,注意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调整和适应。科学调养以永葆青春和健康。

孕妇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及为分娩进行准备,生殖器官及全身发生了很大变化,分娩后则通过一系列变化,使生殖器官及全身(除乳房外)又恢复到非孕状态,这种生理变化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 自胎盘娩出后,产妇便进入了产褥期。在这段时间里,产妇的乳房要泌乳,子宫要复原,身体的各个系统要逐渐恢复正常,如通过排汗、排尿的增加来减少多余的血容量;胃酸增加。胃肠道张力及蠕动恢复,使消化能力恢复正常;不哺乳或部分哺乳的产妇可有月经回潮。总之,产褥期是全身多系统包括体形、腹壁等逐渐复原的时期。传统的“坐月子”只是产缛期的前30天。产妇能否康复如初,产褥期是关键阶段。在这段时期里,一定要注意做好产褥期保健,以保证身体健康和体形的恢复,这也会使你的宝宝更健康,家庭更美满。  

产褥期的休息环境

产褥期的休息环境

产后6-8周是产褥期。是产妇恢复身体、开始承担并适应母亲角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母体个系统的变化很大,子宫内有较大的创面,身体未完全康复。因此产妇要特别注意保健,以保障母婴身体健康。

产妇休息、哺乳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光线充足、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夏天,可以将房间内不直接对这产妇和婴儿的窗户打开通风,避免电扇直接吹向产妇,谨防感冒。可用空调保持室内温度(25℃)。冬季注意保暖,每日开窗换气,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间屋子,然后通风,每次2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被褥要清洁、松软。  

产褥期的饮食

正常分娩后产妇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例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汤等。分娩时若会阴撕伤 Ⅲ度缝合,应给无渣膳食1周左右,以保证肛门括约肌不会因排便再次撕裂。做剖宫手术的产妇术后24小时给予术后流质食物1天,(但忌用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以后再转为普通膳食。

母体在分娩过程中失血过多,需要补充造血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和铁等。鸡蛋含有很高的蛋白质,但每日进食鸡蛋的量不要多于6个,以免增加肾脏负担。此外,我国的习惯只强调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如鸡、肉、鱼、蛋,而忽视蔬菜与水果的摄入,容易造成微生物C与膳食纤维的不足。  

产褥期的护理

初为人母,对着可爱的小宝宝,内心的喜悦,照料新生儿的紧张及分娩后的不适互相交织,可能令您无所适从或情绪高涨。但请记住:你的身体需要六到八个星期的休息和适当的护理才能复原。这段时间科学名称为产褥期,俗称“月子”。为了能顺利而科学的渡过产褥期,更好的完成产后的恢复,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您和宝宝的居室应清洁、明亮、通风好,温度及湿度适中。

营养合理、平衡,不要专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食谱要广,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也应有适当比例。为增加乳汁应多吃流食或半流食。

注意个人卫生:产褥期出汗多,应经常洗澡(不用盆浴),常换内衣,饭后要刷牙漱口,预防口腔感染牙周炎;洗头、洗脚用温水也不会落下产后病。指甲要常剪,以免划伤婴儿柔嫩的肌肤。

产后恶露多,开始的三至四天是鲜红色,渐渐变为褐色,分量渐少而转为淡黄色,要注意勤换月经纸,会阴要用温水冲洗,从前向后,以免将肛门细菌带到会阴伤口阴道内。

心情舒畅,可使乳汁加多。部分妈妈在产后数天会出现情绪低落。原因是体内荷尔蒙浓度的突然变化所致。通常这种产后的情绪低落在短期内便会消失,但若情况持续就应请医生治疗。

不要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而应卧床休息与适当活动相结合。分娩次日就可在床上翻身,半坐式与卧式交替休息,以后可在床边及房内走动,并进行产后体操,可保持健康及尽早恢复体型,也可减少便秘

您的休息要与婴儿同步,孩子睡觉时抓紧时间休息,这样既可得到充分的休息,又可保证足够乳汁。尽量安排家人替您分担家务及照顾宝宝,争取充足的休息时间。

注意避孕:通常月经在产后两、三个月才恢复,母乳喂养的母亲则要更长的时间。产后月经未复潮前也有可能受孕,性生活不能开始过早,应在产褥期以后才恢复性生活,并要采用适宜的避孕方法。

坚持纯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复旧和减少产后出血,还有利于恢复体型。

产后检查:依照医生或医院的指示定期产后检查。

产褥期变化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统。分娩前子宫约重1千克,分娩后子宫收缩,肌细胞缩小,子宫底高度从平脐起每天下降1 - 2 厘米,产后10天进入骨盆,从腹部已摸不到子宫;子宫口关闭,到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孕前大小,重50 -60克。产后几天内,外阴阴道充血和水肿逐渐消退,骨盆底肌肉筋膜逐渐恢复张力;分娩时的子宫内膜随血性分泌物排出,此时再生长一层新的内膜:胎盘剥离面要6 -8周才能修复。

产后6周就可以恢复月经,哺乳母亲恢复排卵和行经都要延迟。乳房受神经和内分泌作用开始泌乳。

妊娠期增加的血量通过褥汗和尿液排出。产后血小板和促血凝物质增加,使血液红细胞易于凝聚,加上卧床时血流缓慢,有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产后膀胱张力低,易发生尿滞留,扩张的肾盂、输尿管要在产后4 -6周才恢复,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胃、大肠小肠活动少,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腹壁松弛,进食过多时脂肪常在下腹部堆积。

产褥期会阴伤口及子宫内创面棍有血性分泌物易于感染,所以要特别注意产褥期卫生,早起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加快器官的的复原。  

产褥期感染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后生殖道的感染,又称产褥热。发病率约为1~7.2%。

由于产褥期发热绝大多数系产褥感染引起,因此,可将产后发热的发生率作为产褥感染的一种指标。在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即产后第2~10天),按标准方法用口表测量体温,每日至少4次,凡体温有二次达到或超过38℃者,称为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

多年来已习惯于沿用产褥病率来估计产褥感染的发病率,但是,产褥期发热还可由生殖道以外的原因引起,如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等,需与产褥感染鉴别。此外,住院时间的缩短、抗菌药物发热反应的干扰,也影响产褥病率。因此,不少作者认为应采用新的指标。

由于产褥感染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17世纪已引起妇产科工作者的深切关注。但认识它的本质和提出如何预防应归功于Holmes和 Semmelweiss。

既而随着细菌学的发展,无菌技术的建立,抗菌药物的问世,输血的普及,创伤性手术产的减少,产褥感染引起的死亡也明显减少。以我国来说,解放前,产褥感染异常严重,产妇死亡率中约有半数系由产褥感染引起,每年因产褥感染死亡者达10余万。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关怀,全面推行新法接生,产褥感染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在处理方面又增加了新的困难。迄今为止,感染、出血高血压仍为孕产妇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产褥期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产褥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