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发阴道前、后壁膨出。
目录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修复缺陷的盆底支持组织,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子宫脱垂的发病机理及解剖方面的变化,加以选择。手术方式虽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1、缩短松弛的主韧带:以改进子宫的支持力量。适用于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子宫的ⅱ、ⅲ度子宫脱垂患者。
2、子宫悬吊术:通过缩短子宫圆韧带或利用一些生物材料制成的各种吊带,通过腹腔镜把吊带一端缝于子宫,另一端固定于骶前组织,达到悬吊子宫和阴道的目的。
3、纠正子宫形态异常:如子宫颈已延长肥大者,必须切除部分子宫颈,以恢复宫颈正常长度。
4、缩短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加强前阴道壁的支持力。缝合耻骨尾骨肌裂隙,重新建立功能良好的会阴体。常用术式为阴道前后壁修补,会阴修补及部分子宫颈切除术,操作较简单,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多数子宫脱垂者。
5、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年龄较大、不须保留子宫的患者。
非手术治疗
子宫托很早就被用来治疗子宫脱垂。子宫托治疗在于利用肛提肌的耻骨尾骨肌束将子宫托盘支撑于阴道穹窿部,阻止子宫颈下降,维持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该法简便易行,能使患者自行掌握,可用于各度子宫脱垂。子宫托种类繁多,常用的子宫托为塑料制蘑菇式。按托盘大小发为大、中、小3号(直径或横径分别为6、5、4cm)。托盘又分为圆形与椭圆形两种。使用最多的为中号。托柄长约5cm,向前弯曲以适合阴道弯曲度。一般晨起劳动前放托,晚间取出,洗净。月经期最好不用。塑料托表面光滑,遇酸碱不易变质,对组织刺激性小。上托后,症状即消失,可参加各项劳动而无痛苦。如能配合针灸、中药治疗,效果更好。会阴重度裂伤、生殖道炎症、重度子宫脱垂无法还纳于阴道者、宫颈过度延长或怀疑癌变者、尿瘘或粪瘘后、产褥期、盆腔肿瘤或合并腹水者均不宜使用子宫托。
体育疗法
体育疗法也可治疗轻度子宫脱垂。如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每次连续进行10分钟左右,每日数次,第一次锻炼应在起床前进行。有压力性尿失禁每次排尿时应有意识地停顿排尿动作数次,并形成习惯。
穴位注射疗法
提托穴,用2.5-5%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10-20毫升,注入深1-1.5寸,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足三里、三阴交单用5%当归注射液2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关元、石门、维胞用麦角新碱0.2毫升,徐徐推入,第一次用关元穴无不良反应后,次日用关元,石门穴。2-7天治疗1次。子宫恢复后4-10天治疗1次,1个月为1疗程。
发病原因
1、分娩损伤是发生子宫脱垂的解剖学基础。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2、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3、腹腔内压力增加,在上述病因基础上,患有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腹水或盆腹腔巨大肿瘤均可引起。
发病机制
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及其周围的盆底组织极度扩张,肌纤维拉长或撕裂,尿生殖裂孔受损松弛而扩大,特别是助产手术分娩所导致的损伤,导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盆腔深浅筋膜及肛提肌损伤,该损伤若未缝合或缝合不佳,或产妇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削弱子宫支持力,使未复旧的大子宫不同程度的下移。
1、绝经后雌激素减低,盆底组织萎缩退化而薄弱,老年女性易发生子宫脱垂。
2、营养不良引起支持子宫的组织薄弱可以导致子宫脱垂,该类患者不仅子宫脱垂,也会伴有其他脏器脱垂。
3、多产妇多次分娩也影响组织恢复使盆腔支持组织薄弱。腹腔内压力增加,作用于子宫,使子宫下移。特别是产后2个月内,任何增加腹压的因素,如过重劳动,都容易导致子宫脱垂。
临床表现
(1)腰骶部酸痛:尤以骶部为甚,劳动后更加明显,卧床休息后可缓解。此外,患者感下腹、阴道、会阴部下坠,也以劳累后加重。
(2)阴道脱出肿物:患者自述有球形物自阴道内脱出,于行走、体力劳动时更加明显,卧床休息后自行还纳。脱垂严重者,终日掉在外面,不能自行还纳,由于行走活动,与衣裤摩擦而感不适,久经摩擦而发生溃疡、感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血,日久局部组织增厚角化。
(3)泌尿道症状:多数子宫脱垂患者,当其大笑、剧烈咳嗽、体势用力时,腹腔压力突然增加,引起尿失禁而尿液外溢。子宫脱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膨出,但是否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取决于膀胱与尿道的解剖关系是否改变。少数子宫脱垂患者,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需用手指将膨出的膀胱向前推举后,方能排尿。其原因为膀胱膨出严重,胀大的膀胱位置低于尿道。
(4)月经改变:由于盆腔脏器脱垂,导致血循环障碍,局部淤血,影响正常月经,可使月经过多。此外,由于血循环障碍脱出脏器并发溃疡、感染,致使白带增多,并伴有血性分泌物。
(6)子宫下移从子宫颈位于阴道内距处女膜<14cm到子宫体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不能还纳的子宫脱垂常伴有直肠膀胱膨出,阴道黏膜增厚角化,宫颈肥大并延长,膀胱子宫窝距阴道前穹隆的距离>2cm,可长达4~5cm。重度子宫脱垂伴膀胱脱垂时,阴道膀胱横沟皱襞消失,膀胱下界可长于子宫颈外口,重度子宫脱垂有膀胱、输尿管下移。
子宫脱垂临床分度
子宫脱垂一般共分为三度,具体可分为:Ⅰ度轻:子宫颈距处女膜缘少于4厘米,但未达处女膜缘。
Ⅰ度重: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
Ⅱ度轻:子宫颈已脱出于阴道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
Ⅱ度重:子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Ⅲ度: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伴随子宫的脱出,阴道前、后壁常有不同程度的脱出。
诊断
依靠病史和检查不难诊断。病史中有肿物脱出,还需经检查证实,不少患者将阴道膨出误认为子宫脱垂。同时还应检查脱垂程度及有无张力性尿失禁。
取膀胱截石术位,不小便,嘱病人咳嗽,观察有无尿溢出,如有,检查者用食、中指分置尿道两旁,稍向前压迫,再嘱病人咳嗽,如能控制尿外溢,表示有张力性尿失禁。再嘱患者自行排空小便,消毒后,插入导尿管,检查有无尿潴留,潴留量多少。
嘱病人向下屏气,见有无子宫颈脱出,或已部分脱出有无继续下降。其程度以屏气后为准。视诊中也应注意有无前后阴道壁、尿道膨出及其程度。阴道壁及宫颈有无溃疡。宫颈未外露者作阴道指诊,测量宫颈距阴道口距离,以cm计。阴道检查时还应注意两侧提肛肌之间的间距的大致宽度。会阴体殖伤程度。肛诊检查直肠膨出程度,肛门括约肌紧张度。
鉴别诊断
子宫脱垂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粘膜下肌瘤: 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口,前后阴道壁不脱出,手插入阴道内可触到子宫颈。
2、子宫颈延长症: 多为未产妇。前后阴道壁不脱出,前后穹窿部很高,子宫体仍在盆腔之内,仅子宫颈极度延长如柱状,突出于阴道口外。
3、慢性子宫内翻症: 在肿块上找不到子宫口,但可找到两侧输卵管入口的凹陷,表面为红色粘膜,易出血,三合诊舅腔内空虚,触不到子宫体。
4、阴道壁囊肿或肌瘤 常可误诊为膀胱膨出或子宫脱垂,经检查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肿块挤向上方,而肿物与宫颈无关。
5、阴道壁肿物或膀胱膨出:患者有阴道肿物脱者,双合诊检查阴道壁肿物(囊性或实性)在阴道壁内,边界清楚,活动或固定。膀胱膨出视诊未见子宫颈,单叶拉沟将阴道前臂向上抬起,可见到子宫颈,指诊可触及宫颈和子宫体。
6、子宫颈延长:子宫颈延长指无子宫膨出的单纯子宫颈延长,有时可伴有轻度阴道前后壁膨出。单纯子宫颈延长可以通过触诊与子宫脱垂鉴别。双合诊检查子宫颈的阴道部分延长,子宫体在盆腔内,屏气并不下移。子宫脱垂者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宫颈延长。
7、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有月经过多病史,较小的肌瘤用窥阴器暴露可见到宫颈口外口有红色、质地硬韧脱出的肿块。较大的脱出至宫颈外口的黏膜下肌瘤,视诊肿块上无宫颈,双合诊检查肿块上方四周有宫颈存在。 8、子宫内翻子宫内翻为慢性子宫内翻,极少见。阴道内见翻出的子宫体,被覆暗红色绒样子宫内膜,易出血,其上无宫颈,两侧可见输卵管开口,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盆腔内无子宫体。必要时辅以腹部B超检查。 9、阴道穹隆膨出:患者多有多产史或子宫切除等盆腔手术史,后穹隆疝多伴有子宫脱垂。患者主诉外阴软性肿物脱出多伴有便秘。视诊可见明显膨出的阴道壁,无子宫颈可见。疝囊大者,可视及其内的肠管蠕动。双合诊检查穹隆疝可送回盆腔(阴道前后壁膨出无此感觉),双合诊检查盆腔内无子宫存在。患者立位行拇指(位于阴道内)—示指(位于直肠内)检查可触及疝囊内的小肠管。子宫脱垂与阴道穹隆膨出一般容易鉴别。
预防
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
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是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是预防和减少子宫脱垂的可靠保证。
做好青春期保健
女子在12~18岁间称为青春期。由于青春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女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的女子,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往往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称无力型体格。该类人通常伴有内脏器官下垂(如肾下垂、胃下垂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腹内压力增加,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做好青春期保健,对保证妇女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注意月经期保健
月经期虽属生育期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加之,受内分泌的影响而盆腔充血,故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都降低。如不注意月经期保健,容易引起妇女各种急慢性疾病,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特别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受到冷的刺激(主要是冷水),容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而导致月经失调,甚至闭经。闭经时,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少,致使盆腔支持组织张力减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加强月经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也有很大的意义。
做好孕期保健
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这是与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遭受损伤的机会较大有关。第一次分娩时所造成的损伤更是关键。在子宫脱垂患者中,第一胎产后发病者最高,约占30%。因此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是预防子宫脱垂的最重要环节。
做好产褥期保健
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中,妇女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均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做好哺乳期保健
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仅占9%以下,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占90%以上。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另外发现,妇女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参看
-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子宫脱垂
- 《气功外气疗法》- 子宫脱垂
- 《自我调养巧治病》- 子宫脱垂
- 《中医妇科学》- 子宫脱垂
- 《老年百病防治》- 子宫脱垂
-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子宫脱垂
- 《妇产科学》- 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