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
来自中医百科
十五络脉,经络分类名。又称十五别络、十五络。出《灵枢·经脉》。指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上任脉的络脉(身前)、督脉的络脉(身后)和脾之大络(身侧),共十五络。各络脉均有一络穴。又《难经·二十六难》中无任脉络、督脉络,有阳蹻络和阴蹻络。十二经的络脉起着沟通表里和加强经脉与体表联系的作用,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有通调气血和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十五络脉命名
十二经脉分出的络脉和任脉、督脉、脾之大络的络脉都由络穴分支,故均以络穴命名,具体是:
手太阴络脉曰列缺,足太阴络脉曰公孙;
手太阳络脉曰支正,足太阳络脉曰飞扬;
手少阳络脉曰外关,足少阳络脉曰光明。
任脉之络曰鸠尾, 督脉之络曰长强,
脾之大络曰大包。
十五络脉列表
- 手太阴络脉: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布于鱼际部。
- 手阳明络脉:从偏历穴处分出,在腕后三寸处走向手太阴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牙齿,其支脉进入耳中,与宗脉会合。
- 足阳明络脉:从丰隆穴处分出,在外踝上八寸处,走向足太阴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向上联络头项,与各经的脉气相合,向下联络咽喉部。
- 足太阴络脉:从公孙穴处分出,在第一趾跖关节后一寸处,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 手少阴络脉:从通里穴处分出,在腕后一寸处走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在腕后一寸半处别而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系舌本,连属目系。
- 手太阳络脉:从支正穴处分出,在腕后五寸处向内注入手少阴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网络肩髃部。
- 足太阳络脉:从飞阳穴处分出,在外踝上七寸处,走向足少阴经。
- 足少阴络脉:从大钟穴处分出,在内踝后绕过足跟,走向足太阳经;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行,走到心包下,外行通贯腰脊。
- 手厥阴络脉:从内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浅出于两筋之间,沿着本经上行,维系心包,络心系。
- 手少阳络脉:从外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绕行于臂膊外侧,进入胸中,与手厥阴经会合。
- 足少阳络脉:从光明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厥阴经,向下联络足背。
- 足厥阴络脉:从蠡沟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少阳经;其支脉经过胫骨,上行到睾丸部,结聚在阴茎处。
- 任脉络脉:从鸠尾(尾翳)穴处分出,自胸骨剑下行,散布于腹部。
- 督脉络脉:从长强穴处分出,挟脊柱两旁上行到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从肩胛部开始,从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
- 脾之大络:从大包穴处分出,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
参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十五络脉》经典原文。